材料如此重要,可是材料人却这样尴尬
“信息、材料和能源被称为新滚球体育 革命的三大支柱。”这大概是最为常见的一句关于材料的评价了。是的,材料很重要,正是材料催生出无数高大上的产品:20世纪镍基超级合金的出现促成了超音速飞机的诞生,硅、锗等半导体材料带给计算机性能质的飞跃,各类正负极材料让“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变为现实。
可是作为一名材料人,很难去感受这些材料的高光时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尴尬。
薪金待遇,不能抱太大期望
毕业那一年,投简历时发现企业对材料并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投出的简历石沉大海也是常事。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拿到offer,结果和IT、机械、电子专业的同学一聊,发现材料的待遇真心低的可以(个别企业和岗位除外)。就在今年年初光明网公布了一份名为“2015年本科毕业生薪酬最高的100个专业及排名”的榜单中,材料科学与工程稳稳的排在了倒数第三位:
尴尬远不止于此,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发现本科学的一堆课程,没多少能用得上的,这倒没什么,重新学呗。毕竟,温饱不愁,日积月累总是好的。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遇到某些行业不景气,国企分流,私企裁员,于是乎自谋生路了。
去企业,定位很难
对于想搞材料研发的材料人来说,想去企业面临着没门路的尴尬。对于企业来说,很少会有人去干材料研发这件事,原因很简单,因为根本不合算。从时间角度来讲,现阶段从新材料的发现到最终工业化应用一般需要10~20年的时间。跨度之大,企业很难提起兴趣去搞。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可以形容这一点:我现在就要吃饭,但你却只有种小麦的技术。尽管技术水平很高,但我还是直接买个面包划算。
从经济上看,凡是在高校做过研究的都知道,研发所需要的设备往往价格不菲。研发设备、消耗品,以及研发人才的待遇,于企业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国内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2%都是极少数,大中型企业甚至不到1%。这里还没有好好掰扯所谓研发费用到底是不是在搞研发。如此,企业不做研发,材料人想找完全对口的材料研发岗自然是希望不大了。
当然,抛弃材料研发的路子转投别的岗位,道路似乎宽广了不少,但是尴尬依然存在。虽然材料的概念很大,机械、电子、计算机、化学等等都有涉及,这看似是优势,可是现实看来,非也。去车企求职,企业更需要的是机械、车辆背景毕业生;去航天院求职,企业更需要的是电子工程、自动化、机械设计背景毕业生。好不容易得到一个职位,干了3、5年发现自己已经不从事材料工作了,或是机械,或是电子,总之是“被转行”了。
这样看来无论是定位材料还是转行其他,材料人的尴尬都不可避免。
去高校,没那么简单
当然,如果你对材料足够执着,依然希望从事材料,高校、研究所也是选择。可是如今的高校已非当年。本土的博士基本不可能留在好的学校,除了名校背景外,最起码要一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要去名校,普通的高校不是也可以吗?是的,去普通高校当老师当然可以,但是平台不一样,科研资金也会相差悬殊。举例说来,过去5年中,仅就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中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三大学科,排名第一的清华大学就比排名第30位的合肥工业大学多了2.626亿!至于总的科研经费,那更是差得海了去了。去普通学校想要搞出成果的难度可想而知。
当然,即使你满足了背景要求,想要进入一所高校也并不容易。就如前面所说,材料是个大概念,分类的话粗略分有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等,细分有人做过统计,大致有130个小类,每个小类还可以继续细分。博士研究方向要与岗位要求能够匹配难度可见一斑。
得,高校这条路也是够尴尬的了。
社会更认可终端产品
除了个人薪资和企业所给予的定位尴尬外,材料人还要面对来自社会认可和关注的尴尬。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打开搜索引擎,随便输入一个产品,弹出的基本都是和设计、销售等相关的信息,关于材料的介绍真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不过,这事并不难理解。材料作为基础学科,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出现在产品的源头,而这一环节并不为人所熟知,更谈不上吸引眼球了。当然这还不算什么,如果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看,材料人就更尴尬了。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某团队花费了5年的时间研究轨道客车高强铝合金,结果换来动车减重10%。这样的成果自然是极好的,动车因此有了提速的资本,人们可以更快到达目的地。可惜,这点大概只有材料人自己才会想到,社会更关心的是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至于什么材料,谁关心呢?
说了这么多材料人的种种尴尬,并不是为了吐槽什么,只是希望告诉后来人前方有坑,直行的请做好心理准备,不能接受的请自觉绕行,毕竟每个行业都有这样那样的尴尬,多知道点总没有坏处。
本文由欧洲足球赛事 新锐作者时间煮雨供稿,欧洲足球赛事 编辑整理。
说到了一些材料人的尴尬的地方,但是有点悲观。从大形势来看,材料行业会越来越好。材料人,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