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 :石墨化碳纤维作为3D多功能集流体应用于高面积比容锂金属负极
【引言】
锂金属因为其高的能量密度和低的工作电压,一直被认为是锂电池中最理想化的负极材料。但是,低的库伦效率、充放电时巨大的体积变化以及锂枝晶的安全问题,成为了限制锂金属负极实际应用的瓶颈。除了对电解液进行改进以稳定Li负极外,作为电池重要组成部分的集流体,也有望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来改善锂金属负极的电化学行为。
【成果简介】
近日,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教授和湖南农业大学吴雄伟副教授(共同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Graphitized Carbon Fibers as Multifunctional 3D Current Collectors for High Areal Capacity Li Anodes”研究性文章。在文中,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种自支撑的3D多功能石墨化碳纤维作为锂金属负极的集流体,该集流体借助常规的嵌锂和锂沉积过程来实现Li的存储;同时其高的比表面积能够降低局部电流密度,有利于Li的均匀沉积;此外,3D多孔结构还能有效缓解Li负极在电化学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这种3D多功能集流体的出现为实现高面积比容Li负极的长效循环寿命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图文导读】
部分名词说明如下:
GCF(graphitized carbon fibers,石墨化碳纤维),LFP(LiFePO4,磷酸铁锂)。
图1. 石墨化碳纤维的SEM形貌图(左)及其多功能性的示意图(右)
图中标尺为10 μm。
图2. GCF极片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形貌变化
a) GCF电极充放电过程的示意图;
b) 原始GCF电极的SEM形貌图;
c) 放电到0 V的GCF电极的SEM形貌图;
d) 嵌入2 mA h/cm2的Li后,GCF电极的SEM形貌图;
e) 嵌入8 mA h/cm2的Li后,GCF电极的SEM形貌图;
f) 脱出4 mA h/cm2的Li后,GCF电极的SEM形貌图;
g) 脱出8 mA h/cm2的Li后,GCF电极的SEM形貌图。
图中标尺为10 μm。
图3. 固态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测试
a) GCF电极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b) 纯Cu电极和GCF电极的循环性能对比;
c) Cu@Li, 纯Li及GCF@Li三种对称电池的恒电流沉积/剥离曲线。
图4. 与磷酸铁锂组装成全电池的充放电性测试
a) 0.2 C倍率下Cu@Li/LFP,Li/LFP及GCF@Li/LFP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b) 0.5 C倍率下Cu@Li/LFP,Li/LFP及GCF@Li/LFP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c) 1 C倍率下Cu@Li/LFP,Li/LFP及GCF@Li/LFP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d) Cu@Li/LFP,Li/LFP及GCF@Li/LFP在不同倍率下充放电中压的电压滞后对比;
e) Cu@Li/LFP,Li/LFP及GCF@Li/LFP在0.5 C下的循环性能。
【小结】
为了突破Li负极在实际应用的限制,研究者们将石墨化碳纤维功能化,设计了一种自支撑的三维集流体,抑制了电化学过程中锂金属的不均匀沉积,缓解了Li负极充放电时的体积变化,为实现锂金属电池的长效循环寿命点亮了希望。
文献链接:Graphitized Carbon Fibers as Multifunctional 3D Current Collectors for High Areal Capacity Li Anodes(Adv. Mater., 2017, DOI: 10.1002/adma.201700389)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部许名权编译,周梦青审核,点我加入材料人编辑部。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