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与“我行我塑”的思考:新材料该如何成事


Man looking at bill in grocery store. Image shot 2007. Exact date unknown.

低着头抱着手机各种拼手速,有一下没一下的听着春晚,过了十二点的钟声安安静静的去睡觉,这大概就是许多“城里人”的除夕,这个史上最静的春晚怕是要归功于“禁放令”了。提到“禁放令”我就不禁想起它的兄弟“限塑令”。

都是出自政府之手,有着保护环境之名,颁布之初阵势不小,但“限塑令”与“禁放令”相比存在感真的是弱爆了有木有!“限塑令”从08年颁布至今已有7年多的时间,很多人对它的概念大概还停留在去超市袋子要收钱了,本来很严肃的“限塑令”已然进化到了可怜的“卖塑令”。无数的日夜,“限塑令”停留在法律条文里,塑料袋依然在现实中我行我素。为什么理想和现实总是不在一个频段上呢?

不放弃塑料袋,是因为它真的太好用了。塑料袋质量轻、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锈蚀,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再加上塑料的原料来自石油,生产成本极其低廉。或许你想不到,塑料与水泥、钢铁、木材一起,并称材料领域四大支柱。而且,塑料袋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

既然塑料袋如此优秀,为什么还要颁布“限塑令”呢?最大的原因是人们发现它不太环保。将使用后的塑料袋掩埋处理,几十年几百年下来也不发生变化。所以画风立转,塑料又成为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

那么怎么办呢?一方面开发可降解的塑料,一方面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改用菜篮子、纸袋等等。

所以,让“限塑令”成为“我行我塑”,问题就出在这。

可降解塑料并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例如,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塑料的稳定性下降,分解就会变得简单。当然,可降解塑料还有其他形式。

但是,除了比较虚无的“环保”优势,可降解塑料并没有带来其他好处,反而价格贵多了。调查显示,市面上大部分可降解塑料制品往往要比普通塑料贵1到3倍。以一次可降解塑料购物袋为例:小号价格为0.6元,大号为0.8元,而同规格的普通塑料为0.2和0.3元。要没有“限塑令”,可降解塑料的价格差距还会更大。试想一个家庭一年购物用去数百个塑料袋,这之间的差额怕是可以买一部普通手机了。注意,我说的是一般的可降解塑料袋,如果是换成性能更好的塑料袋,差额怕是可以买一台“肾6S”了。

至于用布袋、甚至用菜篮子的可替代方案,也很难说挤得掉塑料的地位,因为既不方便,而且也很难说卫生,甚至环保。

那么我为什么说可降解塑料袋的环保优势比较虚无呢?塑料袋不可降解,带来的环境威胁,这个概念离普通人还是很远。反而,塑料袋在普通人生活中,是清洁卫生、也可以实现环保的。现在很多家庭,出门购物拿回来的塑料袋,一般都不会随意丢弃,会拿它继续装东西、重复使用,或者可以作为垃圾袋。

至于塑料袋不可降解,破坏环境。可能除了住在塑料袋掩埋地区附近的人来说,体会会深刻一点。其他人很难说感受到它对环境破坏有多严重。

所以,塑料袋是一个便宜、方便、多功能、干净的小物件。去超市购物,要一个塑料袋,即便要个一两毛钱,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在很多新材料应用方面,尤其是以环保之名推广的新材料,也经常出现可降解塑料的尴尬。“环保大法”虽好,但是往往要挑战人们承受额外费用的神经。并不见得,新材料高举“环保大旗”,就可以把之前使用的材料打得丢盔弃甲。

欧洲足球赛事 签约作者晓供稿,欧洲足球赛事 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