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80后化学青年工作者获“201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日前,中国化学会授予10位优秀青年化学工作者“2016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该奖项主要授予在化学科学某一学科、化学应用、化学教育领域能够创新、改进并独立完成工作,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优秀化学青年工作者。奖励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不超过10人,并给与获奖者每人1万元人民币奖金。
以下是十位获奖人的简单情况(介绍次序按拼音排序)
获奖人 | 工作单位 | 研究领域 |
陈昶乐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聚烯烃等高分子材料合成方面 |
程群峰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仿生智能纳米复合材料 |
蓝宇 | 重庆大学 | 有机化学理论研究 |
吕琨 | 国家纳米中心 | 有机共轭分子材料 |
孙永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无机超薄二维材料 |
王婕妤 | 北京大学 | 新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
王殳凹 | 苏州大学 | 核废料处理、核应急材料 |
肖春雷 |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分子反应动力学 |
伊成器 | 北京大学 | DNA/RNA修饰及去修饰 |
朱志 | 厦门大学 | 生物化学及生物分析 |
获奖人成果(介绍次序按拼音排序)
陈昶乐(1982年8月出生)
通过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以及新型聚合手段的开发,高效调控聚合过程,实现高性能聚烯烃材料的制备。
程群峰(1981年12月出生)
通过构筑不同界面作用实现对仿生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力学强度和韧性的调控,引入不同功能纳米基元材料和智能响应高分子,制备新型仿生智能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蓝宇(1981年1月出生)
以全反应路径形变-结合能模型为基础,采用物理有机化学手段研究有机化学中的反应机理、反应活性以及反应选择性等相关问题。
吕琨(1981年12月出生)
围绕高效率有机光伏分子设计的新方法和形貌精细调控,发展“裁剪分子”的概念,制备三元体系高效率光伏电池。
孙永福(1983年5月出生)
探究无机超薄二维材料特殊电子态及构效关系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制备无机超薄二维材料的普适方法,解决了无机超薄二维材料精确结构表征上的困难。
王婕妤(1981年11月出生)
设计高效的合成方法将BN单元以共价键方式嵌入共轭结构中,开发新型BN杂稠环分子骨架,拓展其在有机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
王殳凹(1985年6月出生)
面向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及核安全重大需求,建立新一代核废料储放形式和核应急材料,为设计新型乏燃料后处理流程进而降低核废料长期放射毒性奠定基础。
肖春雷(1985年2月出生)
利用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方法,结合先进的激光技术,在量子态层次上对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伊成器(1983年6月出生)
开发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表观基因组测序技术,并在“RNA表观遗传学”领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朱志(1984年7月出生)
以复杂生物体系为分析对象,发展多种功能核酸探针技术、微流控方法及信号放大新策略,广泛应用于分子探针、疾病早期诊断以及便携检测等领域。
欧洲足球赛事 编辑整理。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