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原子:从科幻到现实
欧洲足球赛事 注:大家肯定没有少看过科幻电影中的原子重组镜头,从《超体》里面黑寡妇大脑控制自己身体进行原子重组,再到科幻小说中通过原子重组的穿墙而过……最近,科学家们把原子重组从科幻中带到了他们的实验室,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将岩盐结构转化为石墨烯结构
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MIPT)、斯科尔科沃滚球体育 学院(Skoltech)、超硬与新型碳材料研究所(TISNCM)、俄罗斯国立滚球体育 大学、莱斯大学(美国)的科学家们借助计算机模拟找到了把不同的盐转化成类似石墨烯的2D材料的方法。2D材料性质独特,从而使这一发现成为打开纳米电子学世界的钥匙。本项研究成果发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从3D到2D的飞跃
只有一个原子厚度的石墨烯是一种性质独特,十分引人注意的材料。其晶体结构与蜂窝类似,碳原子之间的键呈正六边形连接。石墨烯即单层3维石墨晶体,但是其性质却与石墨有关天壤之别。自发现石墨烯后,人们对迷人的2D材料进行了大量研究。超薄膜性质独特,可应用于纳米和微电子学等领域。
从前的理论研究表明,离子键连接的立方结构薄膜可自行转化为层状六边形石墨结构,这一过程即为石墨化。目前已发现了一些材料的石墨化转变机制。据预测,岩盐NaCl可能有石墨化的倾向。立方化合物经石墨化后,形成的新结构在纳米电子学领域发展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尚未有理论证明任何一种立方结构均可石墨化,也没有理论表明岩盐可以石墨化。
实现石墨化过程,需使岩盐晶体层沿立方结构的主对角线削减,最终使一层晶体表面为Na离子,另外一层为Cl离子。值得注意的是,结构格点均为阳离子或阴离子而非中性原子占据,这使得两个表面积聚相反的电荷。只要结构表面相距足够远,所有电荷即会相互抵消,为此,岩盐显示出明显的立方结构倾向。然而,如果薄膜足够薄的话,两表面的异种电荷会产生极大的偶极距。结构将自行抵消偶极距,使系统能量上升。为使表面呈电中性,晶体将进行原子重组。
实验VS模型
为研究不同化合物的石墨化倾向,研究人员对通用化学式为AB的双相化合物进行了观察。这里化学式中的A表示碱金属Li,Na,K,及放射元素Rb,在周期表中,这些元素位于第一主族,活性很强。化学式中的B代表卤族元素,如F,Cl,Br,I,上述元素来自第ⅦA族,可与碱金属产生反应。
用于研究的所有化合物结构各不相同,即晶格或晶相不同。若气压增加300,000倍,NaCl的另外一种相(B2)为稳定相。为检测其参量及选择方式,科研人员模拟了两种晶格点阵,并计算了对应相转变所需的压力。实验数据与预测相吻合。
到底要多薄?
本项研究中的所有化合物均可由不稳定的G相转化为极具稳定性的超薄膜。研究人员确定了立方及六方结构薄膜表面的能量关系,并借助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反映出来。两条直线的交点为发生转变厚度的临界点。如,钠盐约为11,锂盐介于19~27。
基于这项数据,科研人员建立了临界层数与两个参量之间的关系,不同化合物的离子键强度由这两个参量决定。第一个参量给出了给定金属的离子尺寸,即离子半径。第二个参量电负性,表示金属原子吸引卤族元素B的能力强弱。高电负性吸引能力强,离子键具有明显的离子性,更大的表面偶极距,临界厚度较小。
原子重组带给我们更多的遐想
Pavel Sorokin为TISNCM新材料模拟实验室的负责人,他对研究的重要性做出了解释,“本项工作已经吸引了以色列及日本同仁的关注,如果他们从实验上印证了我们的发现,这一现象(指石墨化)将为合成超薄膜指明方向,可在纳米电子学大量应用。”科研人员打算将其研究扩大到其他化合物,他们认为不同成分的超薄膜也能自行进行石墨化,形成性质独特的新型层状结构。
原文链接:Scientists find a way of acquiring graphene-like films from salts to boost nanoelectronics
本文由编辑部杨洪期提供素材,王八嫉妒月亮编译,点我加入材料人编辑部
材料人网尊重所有进行知识传播的媒体,转载请联系tougao@cailiaoren.com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