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鸟进食非吮吸,Science说是吧唧嘴——水鸟啄食的毛细棘轮效应
强迫症患者想吐槽看不懂标题,好吧,本次小强强想要跟大家探讨的是【水鸟啄食的表面张力运输:毛细棘轮效应】。
Whither, midst falling dew,
While glow the heavens with the last steps of day,
Far, through their rosy depths, dost thou pursue
Thy solitary way?
身披漫天坠落的露珠,
追逐在夕阳残照中间,
你形单影只往哪里去?
掠过那玫瑰色的云端。
这是《致水鸟》开篇几句,汉语部分是七个隆冬小强强胡乱翻译的,因为网上找不到满意的译文,欢迎大家留言赐教撒。诗人叫布莱恩特,是美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爱默生曾经盛赞他“是布莱恩特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向世人展示了我国的北方景色——夏日的盛装、秋天的斑斑褐色以及隆冬的明与暗。”爱默生是谁?你这话在美国怕是要遭白眼的,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被林肯总统称为“美国文明之父”。啥?听不懂?!孔子在中国什么样,爱默生在美国就什么样。献上我萌萌哒嫌弃小眼神,【嫌弃】。
怎么今天提到水鸟了?这个问题问的好,可是我不准备回答你,就不!(整理一下发型)。说,最近和小伙伴聊天,聊到了《鸟瞰地球》,(我举8支手推荐大家去看看),然后小强强就突然想到了水鸟啄食的棘轮效应,我也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有人说过,“再拉风的人,也得靠嘴吃饭”(我不会告诉你是我说的)。不同鸟儿有不同的嘴,其捕食策略自然各不相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种涉及到表面张力的捕食机理----棘轮效应。顺便说一嘴,你知道棘轮扳手为什么叫棘轮扳手吗?很简单啊,因为它是用棘轮结构原理制造的扳手。
你以为棘轮都长这样——
来源:百度图片
其实,棘轮还可以长这样——
来源:百度图片
或者这样——
来源:百度图片
虽然看起来都是五花八门,但是同一个物种就有同一种“DNA”,棘轮效应的“DNA”就是使往复运动改变为单向运动。骑自行车,脚蹬可正转亦可反转,但是“宝马”总是向前看。蛇左右摆动,却是向前运动。这些都可以叫做棘轮效应。来,再跟我读一遍:棘轮效应的DNA就是使往复运动改变为单向运动。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细说。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研究的是水鸟进食,那总得对水鸟有一定了解吧,怎么也得对水鸟吃饭的家伙----喙有一定了解吧。子曰:有图有真相,没图别说话。啥?孔子没说过?那就算我说的好了(我不会告诉你那就是我自己说的)。
来源:Manu Prakash et al. science, 2008, 320(5878): 931-934.
看看这修长的优雅的性感的鸟喙,像不像一根吸管被调皮地咬平,然后把两边割开?通常我们用的吸管都是空心圆柱体,或者用化学语言来说,就是单壁碳纳米管形状的。可想而知,水鸟想用一个两边开口的吸管来吸食,那是不靠谱的。不信,你试试。最简单的,请把嘴角咧到最大,然后喝水,喝不进去吧。那么,水鸟确实靠这个家伙什吃饭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水鸟也是懂科学的好不啦,人家不是靠吸的,人家靠的是吧唧嘴,就是频繁的张嘴闭嘴,这样呢,就能使水沿着鸟喙乖乖跑到肚子里去。看,往复运动变成了单向运动,赌圣出场背景音乐响起,棘!轮!效!应!
好了,现在大家知道了,棘轮效应是对水鸟进食的高度概括,可是它究竟是怎么个机理,怎么个细节处理过程呢?看官墨迹,七个隆冬小强强还没说完呢。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建立理想化模型。
2008年science文章《水鸟啄食的表面张力运输:毛细棘轮效应》的作者,就建立了一个模型,将完全润湿的橄榄油液滴置于楔形槽开口处,从而发现几个如下的“真理”:
1,液滴朝着楔形槽顶点移动。这说明什么?这说明液滴也是有追求有信仰的,一心向着太阳、向着光明、向着真理(我上去就是一个大嘴巴,疼。。。)。
2,越靠近楔形槽顶点,橄榄油移动速度越快。
3,如果将楔形槽的张角变大,则橄榄油移动速度变快。如下图,A为两块板夹液滴示意图,就问你像不像脑袋被门板夹到了。B中液滴为橄榄油,完全润湿,θ1=θ2=0。请看下图A,1,那个标注两个角θ1和θ2的灰色区域即为液滴,滴两侧页面明显是不对称的,这种不对称会产生压力差,驱动液滴向楔形槽顶端移动。还是下图A,当x>L时,液滴移动速度 u~αγ/η。当u~αγL/ηx。2,两种情况下,u都和α成正比,所以,α越大,u越大,即张角越大,移动速度越快。3,当x>L时,u和L及x无关,即速度恒定;当x
来源:Manu Prakash et al. science, 2008, 320(5878): 931-934.
理想模型,永远是理想模型,若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理想模型做出必要修正。橄榄油是完全润湿的,但水鸟的食物营养液是部分润湿,因此并不会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自发移动。下面祭出我们的神器,毛细棘轮效应(赌神出场背景音乐)。
给出水鸟鸟喙闭合和张开循环的示意图,如下,1中A到B为闭合,B到C过渡,C到D为张开。2中是两个坐标系纵轴堆放在一起形成的。横坐标均为时间,很容易看出来是3个周期(即鸟喙闭合3次,张开3次)。下边的坐标系纵轴是张开角;上边坐标系纵轴是鸟喙尖端到接触线的距离,上边坐标系中,红色小圆圈为前进接触线,绿色小三角为后退接触线。先看2中下侧坐标系,可明显看到张开角由最大减少到最小,再到最大,再到最小......,即是鸟喙闭合、张开、闭合、张开、闭合、张开过程,3个循环。结合1,2的上侧坐标系,可看出,在闭合的时候,主要是前进接触线大幅前进,表现为向鸟嘴方向移动;在张开时候,主要是后退接触线大幅后撤,表现为向鸟嘴方向移动。请注意,前进接触线向鸟嘴前进为正方向,后退接触角向背离鸟嘴前进为正方向。
来源:Manu Prakash et al. science, 2008, 320(5878): 931-934.
这里边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机理,那说起来可不简单,牵扯到3种情况,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和大家论述撒。孔子教导我们“话不能说的太细”,我们要听孔子的,阿门。
参考文献:
1 Prakash M, Quéré D, Bush J W M. Surface tension transport of prey by feeding shorebirds: the capillary ratchet[J]. science, 2008, 320(5878): 931-934.
2 江雷. 仿生智能纳米材料[M]. 科学出版社, 2015.
本文为《仿生智能与纳米材料》读书笔记系列第三篇,由欧洲足球赛事 编辑小强提供。如需转载请邮件至editor@cailiaoren.com,点我加入编辑部。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