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等多校联合EES: 效率超12%的太阳能海水制氢新技术
第一作者:Xuanjie Wang
通讯作者:Lenan Zhang, Xinyue Liu, Yayuan Liu
共同通讯单位: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
【导读】
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电解水制取的绿色氢能,正成为重工业、长途运输和化工等难减排领域的"脱碳利器"。然而,传统电解水制氢每生产1公斤氢气至少消耗9公斤纯净水,不仅增加生产成本,也与全球约40亿人面临水资源短缺的现实形成冲突。海水电解制氢是解决氢气生产中淡水资源消耗的重要途经之一,发展潜力巨大,但现有方法普遍依赖昂贵催化剂或额外的海水预处理,带来高能耗和额外碳排放。开发新型的太阳能驱动海水制氢方法,实现"海水+阳光→高纯水+绿色氢能"的一体化生产,是解决绿氢生产中水-能源耦合难题的重要途经。
【成果掠影】
近日,由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组成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光热蒸馏-电解水耦合装置(HSD-WE),成功实现了太阳能驱动下高效海水电解制氢。该装置充分利用太阳能全光谱能量,光伏电能用于水电解制备氢气,光伏板余热驱动海水蒸馏制备高纯水。以太阳光和海水为输入,在标准日照(1 kW/m2)条件下实现了12.6%的太阳能-氢气(STH)转换效率,氢气产量达到35.9 L/m²/h,同时副产1.2 L/m²/h高纯水。该方法能够实现可持续的绿氢生产,摆脱了对外部高纯水和电力的依赖,兼具高能效和良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为低成本绿氢生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数据预览】
图1 光热蒸馏-电解水耦合装置实现全光谱太阳能利用:(a)高能光子(超出光伏电池带隙的部分)被转换为电能(绿色区域),驱动电解水制氢,而光热效应产生的热能(黄色区域)则被用于界面蒸馏以淡化海水,为电解系统提供水源;(b)光热蒸馏-电解水耦合装置工作原理。
图2 光热蒸馏-电解水耦合装置设计及性能表征:(a)和(b)装置结构示意图;(c)光伏组件电流-电压(I-V)特性;(d)和(e)基于虹吸效应实现蒸发器抗盐;(f)和(g)蒸发过程中盐析出;(h)PEM电解槽不同温度下的I-V曲线。
图3 光伏组件与PEM电解槽的I-V特性耦合:(a)光伏组件与PEM电解槽I-V曲线;(b)太阳能-氢气效率随串联太阳能电池数量变化;(c)太阳能-氢气效率随过电位变化。
图4 实验室环境中性能测试:(a)装置测试平台;(b)光伏组件和PEM电解槽I-V曲线;(c)装置温度变化;(d)海水蒸发率及产氢量;(e)氢气收集过程;(f)太阳能-氢气效率。
图5 户外环境中性能测试:(a)户外测试平台;(b)装置温度;(c)辐照强度及太阳能-氢气效率;(d)氢气收集过程。
图6 光热蒸馏-电解水耦合装置经济可行性分析:(a)产氢成本随运行时间变化;(b)预估年均氢气产量全球分布。
【成果启示】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太阳能驱动海水电解制氢系统,充分利用太阳能全光谱,实现了"海水+阳光→绿色氢能+高纯水"的协同转化:光伏组件将高能光子转化为电能驱动电解反应,同时利用低能光子产生的余热进行海水淡化。装置依托全被动运行模式和低成本材料,有望将绿氢成本降至$1/kg以下,推动绿色氢能向低成本、高能效方向发展。
原文详情:
Xuanjie Wang, Jintong Gao, Yipu Wang, Yayuan Liu, Xinyue Liu, and Lenan Zhang. Over 12% efficiency solar-powered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awater.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5.
DOI: 10.1039/D4EE06203E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