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Nature:聚焦钙钛矿回收技术
林雪平大学&西湖大学高峰、康奈尔大学尤峰崎研究团队通过水基回收技术、全组件循环策略及环境经济协同优化,为钙钛矿光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闭环解决方案,填补了新兴光伏技术商业化前回收体系的空白。日前,该研究成果以Aqueous-based recycling of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为题发表于Nature。
研究成果主要创新点在于:
1. 水基钙钛矿回收技术
环保溶剂替代:开发了一种基于水溶液的钙钛矿回收方法,通过添加 NaOAc(醋酸钠)、NaI(碘化钠)、H₃PO₂(次磷酸) 三种低成本添加剂,解决了钙钛矿在水中的溶解度低、相纯度差及溶液稳定性不足的问题。
高效溶解与修复:醋酸根离子通过配位作用显著提高铅基钙钛矿(如 PbI₂)的溶解度(从 0.044 g/100 ml 提升至 44.31 g/100 ml),同时碘离子调控晶体相变(从 [PbI]⁻ 到 [PbI₃]⁻),次磷酸抑制碘离子氧化,确保溶液长期稳定。
原子效率高:回收效率达 99.0 ± 0.4 wt%,回收后的钙钛矿纯度达 99.9993%,器件效率恢复率超过 99%(与新材料相比)。
2. 全组件循环回收策略
全材料回收:首次实现对钙钛矿光伏组件中所有关键材料的回收,包括:
钙钛矿层(通过水基溶解再结晶);
空穴传输层(spiro-OMeTAD)(使用绿色溶剂乙酯和乙醇回收,纯度 99.82%);
金属电极(如金)(离心回收,效率保持 96.8%);
基底(ITO 玻璃) 和 封装材料(EVA)(通过热处理剥离)。
多次循环验证:经过 5 轮降解-回收 后,器件效率仍达 21.8 ± 0.8%,稳定性(85℃/湿度 60%)与新材料相当(效率保留率 88%)。
3. 环境与经济效益显著
环境友好:相比填埋处理,资源消耗减少 96.6%,人类毒性(癌症效应)降低 68.8%;
全生命周期分析(LCA)显示,回收策略在所有环境指标(如生态毒性、富营养化)中优于硅基光伏。
成本降低:电力平准化成本(LCOE)下降 18.8%(公用系统)至 31.3%(住宅系统),尤其在短寿命(5 年)场景下优势更显著。
4. 技术通用性与工业化潜力
适用多种钙钛矿:成功应用于 MAPbI₃、FAPbI₃、混合阳离子钙钛矿 等体系,再生晶体质量与新材料一致(XRD、光致发光谱验证)。
工业化兼容:采用低温(80℃)处理、绿色溶剂及模块化工艺,与现有光伏生产线兼容,具备规模化应用前景。
图1:钙钛矿回收用水溶液
图2:对比全新与回收钙钛矿的XRD\光谱数据。
图3:整体和多轮循环方案
图4:生命周期评估和技术经济分析结果
论文地址: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08-7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