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高性能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界面工程


一、【导读】

串联太阳能电池由硅电池覆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组成,可以提高商业批量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并且可以超过单结电池的限制,而不增加实质性的成本。目前,钙钛矿/CIGSe串联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达到24.2%,全钙钛矿串联电池达到24.8%,钙钛矿/硅串联效率最高值则为26.2%。然而,这些以钙钛矿为基础的串联太阳能电池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因为所有这些串联技术的实际限制都远高于30%。

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能够克服传统硅太阳能电池功率转换效率限制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光学性能,科学家已经提出了各种结构串联器件,但优化表面结构晶圆上的薄膜生长,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成果掠影】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的Steve Albrecht团队,证明了双端子单片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的改进的稳定性和效率,需要减少复合损耗。通过将三卤化物钙钛矿(1.68 eV带隙)与哌嗪碘化物界面改性相结合,改进了能带对准,降低了非辐射复合损失,并增强了在电子选择性接触处的电荷提取。特定的钙钛矿组成(3 Hal)和PI浓度(0.3mg ml-1)下,PI的主要作用不是钙钛矿表面的化学钝化,而是允许导带(CB)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之间的偏移显著降低(约350 mV)。因此,电子的准费米能级可以移动得更靠近钙钛矿CB边缘。此外,从电荷分离的角度来看,表面光电压测量显示在PI的存在下,在钙钛矿表面的电子选择性增加,这与已报道的PI在钙钛矿表面上的工作机制不同。太阳能电池在p-i-n单结中显示出高达1.28V的开路电压,在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中显示出高达2.00 V的开路电压。串联电池实现了高达32.5%的认证功率转换效率。该项工作以标题为:“Interface engineering for high-performance, triple-halide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 solar cells”发表在Science上。

三、【核心创新点】

  1. 将具有适合于串联集成的带隙(68 eV)的3Hal钙钛矿与PI界面改性相结合,并将其与常用的氟化锂(LiF)中间层进行比较。
  2. 应用钙钛矿价带顶(VBM)的详细模型结合功函数(WF)来精确地确定电离能,从而评估界面改性的可能偶极效应。

四、【数据概览】

1具有表面处理和电荷传输层的3Hal钙钛矿薄膜的电子性质 ©2023 AAAS

23Hal膜的性质和具有和不具有表面处理的单结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2023 AAAS

3优化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的性能 ©2023 AAAS

五、【成果启示】

目前光伏(PV)器件市场由晶体硅(c-Si)器件主导,但是钙钛矿-硅串联结构还需要提高其功率转换效率(PCE)。直接连接c-Si底电池和钙钛矿顶电池的双端子器件更有效地使用光,因为高能量光子可以被钙钛矿顶电池吸收,并且由钙钛矿透射的低能量光子可以被c-Si底电池吸收,这种方法的PCE为33.7%。然而,考虑到单片钙钛矿-硅串联晶体的详细平衡极限为45.1%,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关于开路电压(VOC)。为了在空气质量系数(AM)1.5G太阳光谱和电流匹配条件下达到最高可能的效率,钙钛矿的最佳带隙为1.73eV。有限的钙钛矿厚度和寄生吸收将最佳钙钛矿带隙降低至~ 1.68eV。具有该带隙的钙钛矿组合物需要高溴化物含量,并且面临由相偏析引起的不稳定性,这导致VOC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有效的钙钛矿组合物与界面改性相结合。彻底的分析揭示了导致单结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中的高VOC值和因此的高PCE值的机制。

原文详情: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f587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