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再发Nature:证明N掺杂的Lu氢化物不存在室温超导特性
一、导读
Ashcroft从理论上提出了金属氢和富氢材料,为探索室温超导性提供了有趣的平台。随后一些理论家提出由于内部化学压力的影响,多氢化物具有实现高温超导(HTS)的潜力。理论预测在高压(~200 GPa)下,转变温度(Tc)超过200 K的H3S中,可以实验观察到了HTS。此后,越来越多的富氢超导体被发现,如LaH10、CaH6等。然而,根据对Bardeen-Cooper-Schrieffer (BCS)理论的基本理解,高温超导将依赖于非常强的电子-声子耦合和非常高的德拜温度。假设德拜温度为500 K,库仑屏蔽常数μ* = 0.13,则Tc = 100 K时所需的电子-声子耦合常数λ为12.2。这种巨大的λ不能允许稳定的晶格结构,因此这种高温超导只能在受到极高压力的保护时才能。
最近,N掺杂的Lu氢化物在1 GPa,294k条件报道了超导性,如果实验可重复,将是巨大的突破。Dasenbrock-Gammon等人报道LuH3-δNε可以通过相对较低的压力(1-2 GPa)被调整为近环境超导体。在之前前的实验中,其他课题组在高压下同样报道了低Tc的超导性。因此,与上述Lu氢化物的结果相比,n掺杂氢化镥的近室温超导性的发现确实令人震惊。但其结果是否正确,还值得商榷。
二、成果掠影
近日,来自南京大学的祝熙宇、Qing Li和闻海虎教授在氮掺杂的氢化镥中发现了近环境超导性。这激发了全世界对探索低压下室温超导性的兴趣。通过高压高温合成技术,成功地获得了颜色为深蓝色的氮掺杂氢化镥(LuH2±xNy),其x射线衍射证明其空间群为Fm3¯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证实了样品中氮的存在。在室温压力下,本工作观察到从350到2k的金属行为。通过施加从2.1到41 GPa的压力,本工作观察到颜色从深蓝色到紫色再到粉红色逐渐变化。通过测量压力从0.4到40.1 GPa的电阻,看到了逐渐改善的金属行为,而没有表现出低于2 K的超导性。高压下磁化强度的温度依赖性在100 ~ 320 K之间表现出非常弱的正信号,在100 K时磁化强度随磁场的增大而增大,这些都是100 K超导性所不具备的特征。因此,在低于40.1 GPa的压力下,氮掺杂的氢化镥不存在近环境超导性。相关成果以“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y”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刊Nature期刊上。
三、核心创新点
本工作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N掺杂的Lu氢化物在室温下不可能获得超导特性。
四、数据概览
图1 LuH2±xNy的结构、组成及迁移率测量© 2023 Springer Nature
图2 LuH2±xNy的拉曼光谱。© 2023 Springer Nature
图3LuH2±xNy在不同压力下的温度依赖性电阻高达6.3 GPa© 2023 Springer Nature
图4 不同压力下LuH2±xNy的压力诱导颜色变化及温度依赖性电阻演化© 2023 Springer Nature
图5 不同压力下LuH2±xNy的磁性能© 2023 Springer Nature
五、成果启示
敢于对发表在Nature这样权威期刊的成果进行大胆质疑,小心假设,不仅是对科学求真精神的致敬,还将对该领域的突破做出贡献。本文从实验与理论上提出了LuH2±xNy不可能存在室温超导,不仅是对之前成果的大胆质疑,还及时阻止了世界科学家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
论文详情: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162-w
本文由虚谷纳物供稿。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