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发表浙江大学戴道锌团队最新成果:超过110 GHz的超紧凑型铌酸锂微腔电光调制器


近日,浙江大学戴道锌团队以「Ultra-compact lithium niobate microcavity electro-optic modulator beyond 110 GHz」1为题在Chip上发表研究论文,第一作者为潘炳呈,通讯作者为俞泽杰、戴道锌。本篇文章被选为本期Featured in Chip编辑特选文章。Chip是全球唯一聚焦芯片类研究的综合性国际期刊,是入选了国家高起点新刊计划的「三类高质量论文」期刊之一。

引言

超大带宽电光调制器是超高容量光互连、太赫兹无线通信和传感系统等应用中的核心器件。近年来,薄膜铌酸锂因其高电光系数、强光场限制和低传输损耗等优点已成为实现高性能电光调制器的最佳选择之一2-3。其挑战在于如何实现超紧凑尺寸、超低低功耗及超高速度等优异特性。

与马赫-泽德干涉仪调制器相比,微腔型调制器在器件尺寸、调制功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还可同时实现波分复用和电光调制等功能。然而,基于薄膜铌酸锂波导实现微腔型电光调制器仍然具有非常高的挑战性。首先,铌酸锂晶体的各向异性可能造成模式杂化,难以实现紧凑弯曲波导4。相应地,铌酸锂薄膜环形腔通常需要数百微米的大弯曲半径。其次,由于各向异性,环形腔中铌酸锂弯曲波导的电光调制被削弱,因此已报道的铌酸锂微腔调制器通常利用环形跑道结构,利用两个长直波导部分进行电光调制。此时,铌酸锂电光调制器尺寸往往很大。因此,发展一种无弯曲结构的铌酸锂波导微腔尤为重要。最简单直观的设计是采用法布里-珀罗谐振腔(FP腔)。然而,对于传统FP腔,存在光反射回到输入端口,通常需要外接隔离器或者环行器,使得整体结构复杂。

文章简读

戴道锌团队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2×2 FP腔的新型铌酸锂电光调制器。该调制器巧妙地利用多模波导光栅中TE0-TE1模式转换以及TE0-TE1模式解复用,有效地将反射光与输入光相分离,无需外接隔离器或者环行器,极大地简化了总体结构5。论文对FP腔电光调制器进行了深入理论分析,讨论了其调制带宽和调制效率与微腔Q值及工作波长失谐的相关性,并研制了等效腔长仅~ 50 μm的2×2 FP腔调制器。理论表明,利用峰值增强效应6,该器件调制带宽可超过200 GHz。实验测得其3 dB带宽超过110 GHz(受限于实验设备),实现了首个带宽超110 GHz的微腔型薄膜铌酸锂电光调制器,并进一步实验演示了100 Gbps 开关键控(on-off keying, OOK)和140 Gbps PAM4信号产生,其能耗仅4.5 fJ bit⁻1。理论和实验表明:该器件具有超小尺寸、超高带宽、超低能耗等优点,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

图1 | (a)提出的2×2 FP腔调制器示意图;(b)模式(解)复用器;(c)多模波导光栅。

图2 | (a)谐振波长调制量与加载电压关系的实验测量结果;(b) 实验测量的小信号电光响应;(c) 不同波长失谐条件下的小信号电光响应理论计算结果。


图3 | 实验测量的60/80/100 Gbps OOK信号和100/120/140 Gbps PAM4信号眼图。

参考文献

[1] Pan, B.-C. et al. Ultra-compact lithium niobate microcavity electro-optic modulator beyond 110 GHz.Chip1, 100029 (2022).

[2] Wang, C. et al. Integrated lithium niobate electro-optic modulators operating at CMOS-compatible voltages.Nature562, 101–104 (2018).

[3] He, M. et al. High-performance hybrid silicon and lithium niobate Mach–Zehnder modulators for 100 Gbit s⁻¹ and beyond.Nat. Photonics13, 359–364 (2019).

[4] Pan, B. et al. Compact racetrack resonator on LiNbO₃.J. Light. Technol.39, 1770–1776 (2021).

[5] Pan, B. et al. Compact electro-optic modulator on lithium niobate.Photonics Res.10, 697 (2022).

[6] Müller, J. et al. Optical peaking enhancement in high-speed ring modulators.Sci. Rep.4, 6310 (2015).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709472322000272

作者简介

戴道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浙江省高水平创新团队负责人。201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1年入选美国光学会(原OSA,现称Optica)会士(Fellow)。戴道锌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光子学与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期刊(Springer-Nature出版社)主编、Chip期刊(Elsevier-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出版)创刊编委会成员。戴道锌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性能高集成度硅基集成光子器件及其光通信/光互连等方面应用研究,在多模硅光子学、片上偏振调控、硅+光子学(Silicon-plus Photonics)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1)率先提出了面向片上偏振调控的硅基非对称波导及耦合结构体系,实现超小型大带宽高性能硅基片上调控器件;

(2)突破了单模条件设计框架,引入高阶模构建了硅基多模光子学及功能器件;

(3)与金属、2D材料及聚合物等相融合,发展了硅+X异质集成光电子器件。谷歌学术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戴道锌教授所著论文共被引用近16000次,h指数64。

戴道锌教授个人主页:

https://person.zju.edu.cn/dxdai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