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智能金属材料团队Acta Materialia:NiTi合金马氏体孪晶的可逆性


导读:NiTi合金中的孪晶诱导弹性(TIE,Twinning Induced Elasticity)是指马氏体态(B19')合金在加卸载过程中因马氏体孪晶具有可逆性而呈现的伪弹性变形,又常称为线性超弹性(Linear Superelasticity)。NiTi的TIE应变一般可达3-5%,在诸多领域有潜在应用价值。提升NiTi合金的TIE特性依赖于对可逆孪晶的深入理解,但现有认知存在矛盾,长久以来未获澄清。本文作者利用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对NiTi合金多个TIE循环的微观结构演变进行了精细表征,首次给出了B19'高指数孪晶具备可逆性的实验证据,突破既有认知。

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经较大预变形后(应变量>14%),在加卸载过程中因马氏体孪晶具有可逆性而呈现3-5%的可回复应变,远高于一般金属的弹性极限,此现象称为孪晶诱导弹性(TIE,Twinning Induced Elasticity)或线性超弹性(Linear Superelasticity)。TIE应变与相变诱导超弹性应变为同一数量级,且TIE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一般远低于相变诱导超弹性,可满足需在宽温域内实现紧固或缓冲的应用场景,故备受关注。

自上世纪80年代,科研工作者对NiTi合金中的TIE宏观特征及其微观来源进行了持续探索,并于本世纪初首次给出B19'(001)孪晶具备可逆性的实验证据,这一阶段性成果明确了TIE与B19'可逆孪晶之间存在关联。目前,学界普遍接受一个观点:低指数孪晶((001)孪晶)具备可逆性,高指数孪晶((20)、(11)等)受晶体学限制不可逆。

然而,该观点与其他已被广泛验证的实验结果存在潜在冲突。这类实验结果包括:A. 随预变形量增大,TIE应变增大;B. 随预变形量增大,高指数孪晶体积分数增大,低指数孪晶体积分数减小。若结果A与结果B为真,则可推断某些高指数孪晶应具备可逆性;反之,则实验结果有误。明晰该认知冲突的来源,对正确理解NiTi合金的TIE特性与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团队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学者利用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技术追踪了NiTi合金在预变形过程中以及预变形后TIE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利用一维、二维X射线图谱以及反极图对B19'马氏体孪晶进行了系统表征与标定,明确了前述结果A、B均为真,并首次给出了B19'高指数孪晶具备可逆性的实验证据,对既有认知进行订正。相关研究成果以Revealing the mode and strain of reversible twinning in B19' martensite by in situ synchrotron X-ray diffraction为题发表于Acta Materialia (2022年6月30日)。论文第一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陈宇轩,通讯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崔立山教授、于开元教授。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2.118131

图(a)为工程应力-应变曲线,P和C分别代表加载和卸载。图(b)原位XRD结果显示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样品保持B19'结构,无相变发生。图(c)随预变形量升高,TIE应变由2.5%增大到 5.1%,与前述结果A一致。[原文图3]

图(a-d)显示B19'马氏体在预变形过程中的主要孪晶类型为(20-1)与(-111),且两者均随预变形量增加而增加,与前述结果B一致。[原文图5]

图(b-c)中峰强的演变(箭头所示)证实(20-1)孪晶的可逆性。[原文图6]

图(c)反极图显示B19'马氏体织构在加卸载循环中完全可逆。极点在(15)与(02)之间、(15)与(203)之间转换。图(d)分析表明这两种取向变化源于(20)和()孪晶的可逆性。[原文图8]

图(a-b)显示加载过程中B19'马氏体存在较大内应力,该内应力可能驱动了高指数孪晶的可逆性。图(c)示意两不同晶粒间因孪生情况不同而产生的拉压应力耦合。[原文图1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