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院士,百岁老人柯俊,被多“最”环绕的北科人


图片1

2016年6月23日,我国著名材料物理学家、科学技术史家和教育家柯俊院士迎来百岁华诞。欧洲足球赛事 特出一期材料人故事会,和你一起回顾柯俊院士的成才之路及成就。

人物简介

柯俊,浙江黄岩人,生于1917年 6月23日。北京滚球体育 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一门三院士,其弟柯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弟媳李依依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图片2

1988年,柯俊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图片3

转炉发源地美国爱德维城授予他“ 钢铁大师” 的荣誉称号

留英期间,他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制,是贝茵体相变切变理论的创始人,被国际同行称为贝茵体先生(Mr.Bain)。新中国成立后,他创办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和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是中国金属物理学科的奠基人。“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将现代实验方法引入冶金考古研究,是中国定量冶金考古研究的开创者。由于他对冶金史的卓越贡献,转炉发源地美国爱德维城授予他“ 钢铁大师” 的荣誉称号。

流亡颠沛求学路

1934 年,柯俊考入河北工业学院化工系,开始了大一到大三的大学学习。

1937 年“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华北告急。柯俊辗转来到武汉大学,开始了他大四的学习。

1938 年,在武汉城即将失守的焦灼时刻,柯俊从武汉大学正式毕业。在随后6 年动荡的岁月里,柯俊辗转数地,先后在武汉、宜宾、昆明和越南、缅甸、印度等地开展工作。

1944 年12 月份,柯俊被推荐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理论金属学系学习,师从当时著名的金属学家汉森(D.Hanson )教授。

1948 年12 月份获得英国伯明翰大学自然哲学博士学位。

“我来自东方,那里有成千上万的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吨钢在那里的作用,远远超过一吨钢在英美的作用,尽管生活条件远远比不过英国和美国,但是物质生活并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最重要的。”1953年8月,柯俊冲破重重阻挠, 放弃国外各种优厚的生活待遇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被多“最”围绕的院士

柯俊是英国第一代研究金属物理的科学家,是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的创始人汉森教授亲自指导的最后一名研究生。

1951年,柯俊最先发现并提出钢中贝氏体切变位移运动转变受溶质控制的机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并利用我国富裕的钒硼资源,发展了高强度、高韧性贝氏体结构用钢。此外,柯俊带领团队还最先观察到钢中马氏体形成时基体的形变和对马氏体长大的阻碍作用。

1956 年,柯俊的《钢中奥氏体中温转变机理》获得当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成为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建校以来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奖。

1956年3月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公布第一个“十二年教学规划”,将新办的金属物理专业列入其中,并明确要为这一新建专业修建实验大楼。柯俊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参与创办了第一个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培养了大批理工结合的优秀专业人才。

1958 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批透射电镜问世,他努力说服学校购置了第一批问世的4 台国产电镜中的一台。虽然柯俊不是最早将电子显微镜用于金属研究的人,但在中国他是最早应用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者之一。

图片4

柯俊关于鉴定铁刃铜钺的实验记录本

1974 年,柯俊作为重要专家参与编写《中国冶金简史》,在其坚持努力下,冶金史编写组逐渐发展为北京钢铁学院的冶金史研究室、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并建立了科学技术史专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科学技术史(工学)博士点

1982年1月,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专业经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他亦是国内第一批被批准的博士生导师。

为了赶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柯俊在20 世纪80 年代就购置了一台计算机,坚持自学、使用,他是北京滚球体育 大学连通Internet 网络的最早用户之一。

图片5

“创新求实大师风范,爱国奉献学界楷模”,“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栉风沐雨,百炼成钢。

聊聊几笔,不足阐述大师风范,若想更详细地了解柯俊院士的求学生涯、学术成就及其大师本色,请查阅其学生韩汝玢所写的《柯俊传》。

最后以柯俊院士的座右铭“活到老、学到老”作尾,以共勉。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如下:

1、韩汝玢. 贝茵体先生——柯俊[N]. 中国冶金报,2013-04-27004

本文由欧洲足球赛事 新锐作者刘流编辑整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