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材料工业从战斗民族那里get了多少技能包?
谈到人类史上最大的援助工程,苏联援建的156工程无疑会被很多人提及。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拥有5.4亿人口,但是工业总产值仅有140亿元,工业产品中钢15.8万吨,原油12万吨,原煤3200万吨,发电量43亿千瓦时,水泥66万吨。这样的数据与当时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工业落后了100余年!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一方面开始了与苏联的协商谈判,另一方面开始着手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从1950年到1955年间,历经五次商谈多次反复推敲,涉及钢铁,煤炭,冶炼,发电,造船,航空,建材,机械电子,化工,纺织,通讯,工具,交通运输,兵器,通讯等几乎所有基础工业领域的156 项工程陆续敲定,而中国材料工业在这156项工程中可谓收获颇丰。
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构成
156工程大致分五次商定:共商定项目174 项,而最终实际进行施工的只有150 项,不过由于对外公布156项在先,所以“156 工程”的说法被沿用至今。
在施工项目企业构成中,能源工业占到了52个,其中煤炭、电力各25个,石油工业2个;冶金工业中有色金属工业占到了13个,钢铁工业为7个;而化学工业则有7个。也就是说与材料直接相关的冶金、化工和能源在项目中占比就超过了半数。
二、钢铁工业
1953年11月,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新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这是苏联政府援助我国新建和改建的项目中,首先竣工投入生产的三项重要工程。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第七号自动化炼铁炉,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11月先后建成。该公司薄板厂、第二初轧厂也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竣工投产。此外,北满钢厂、本溪钢铁公司基本竣工。1959年,包钢也顺利投产。
以下是“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0 项工程中的104 项非军事工程中钢铁项目:
三、有色金属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大型铜硫联合企业,先后被列入"一五"和"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项目。于1954年建厂,1960年铜硫生产系统建成投产,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企业。此后又建成投产了有色冶金辅助材料生产系统、铅锌生产系统和加工生产系统。
此外,株洲硬质合金厂(原601厂)、辽宁抚顺铝厂、吉林电极厂等一系列项目也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化学工业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简称吉化,现为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是中国第1个规模最大的、前苏联援建的化工项目,以国家“一五”156项重点工程中的“三大化”(染料厂、化肥厂、电石厂)为标志的我国第一个大型化学工业基地。
除吉林外,山西也是新中国156工程化工产业重地。其中山西新华化工厂作为“一五”期间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项重点工程项目之一,隶属于兵器工业总公司,北方化学工业总公司大型一类军民结合型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防化器材生产和活性炭基地。
以下是“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助中国150 项工程中的104 项非军事工程中化工项目:
五、写在最后
在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背景下,中国材料工业取得了巨大进展,材料产品种类大量增加。以钢铁工业为例,1952年国内只能生产180 多种钢和400 多种规格的钢材。1955年优质钢和合金钢的生产已达到240 多种,高炉和平炉的利用系数基本达到苏联当时的水平。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到86%,合金钢的品种也趋于完备。
如今,苏联援建的武汉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等一批“156项工程”至今依然是中国材料工业的中流砥柱。
欧洲足球赛事 编辑晓fire编辑整理。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