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兰大学王春生&范修林AM:无枝晶固态电解质的设计
【引言】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LIBs)通过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大规模储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由于第五代(5G)移动网络,电动汽车以及电网规模的固定式能源存储发展,从而要求电池具有高能量和安全性。在所有电池技术中,全固态电池(ASSBs)可以通过使用不可燃且电化学稳定的固态电解质(SSEs)将锂金属和高压正极配对来满足这些要求。但是,固态电解质中锂枝晶的生长仍然阻碍了其应用,关于SSE中Li枝晶生长的机制尚未完全了解。
近日,马里兰大学王春生教授和范修林(共同通讯作者)研究了锂枝晶的形成机理,并报道了无锂枝晶的SSE标准。为了实现优异的枝晶抑制能力,SSE应该具有热力学稳定,并且对锂具有高界面能,以及较高的离子电导率。研究表明,采用冷压Li3N-LiF复合材料验证了无锂枝晶设计标准,其中高离子导电性Li3N降低了Li沉积/剥离的过电位,高界面能LiF通过提高锂成核能和抑制Li向SSE的渗透来达到抑制枝晶生长的目的。因此,即使在6.0 mAh cm-2的高循环容量下,Li3PS4SSE上的Li3N-LiF涂层也能够实现高达6 mA cm-2的创纪录高临界电流。同时在150次循环中,库仑效率也达到了创纪录的99%。此外,Li3N-LiF/Li3PS4SSE匹配LiCoO2正极能够在50次的循环中实现101.6 mAh g-1的比容量。该设计原理也为开发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开辟了新的契机。相关研究成果以“Solid-State Electrolyte Design for Lithium Dendrite Suppression”为题发表在Adv. Mater.上。
【图文导读】
图一、Li枝晶在SSEs中的形成机制
(a)SSE中锂沉积的Butler-Volmer模型示意图;
(b)不同性质的SSE中Li枝晶的形成和生长机制。
图二、锂金属和LPS SSE界面化学分解的DFT计算
(a)费米能级参考价带最大值;
(b)在Li/LPS界面上的静电势(红色)和VBM(蓝色)示意图;
(c)DFT计算的界面能量和松弛的Li/LPS界面;
(d-f)LPS、Li2S和Li3P的态密度(DOS)和HSE06带隙。
图三、Li/Li3N-LiF/LPS/Li3N-LiF/Li电池在室温下的电化学性能
(a-c)在恒定容量0.3 mAh cm-2和增加的电流密度下,对称电池中的电压曲线及放大曲线;
(d)以0.3 mA cm-2的电流密度循环后,等效电路的EIS(黑点)和拟合线(红色);
(e)Li/Li3N-LiF/LPS/Li3N-LiF/SS电池以0.3 mA cm-2和电压截止值0.5V循环的库伦效率。
图四、大电流下锂沉积/剥离的电压曲线
(a,b)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0 mA cm-2和阶跃增加的电流密度和容量(锂镀/剥离固定1h时间)的电压曲线;
(c)界面处激活过程的示意图。
图五、界面分析
(a-c)Li/Li3N-LiF界面的表面分析;
(d-f)Li/Li3N-LiF和Li3N-LiF/ LPS界面的高分辨率N 1s,F 1s和P 2pXPS光谱;
(g-i)以1 mAh cm-2的恒定容量循环后,Li3N-LiF层中锂元素分布的ToF‐SIMS分析;
图六、Li/Li3N-LiF/LPS/LCO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a)在室温下,以0.3 mA cm-2的电流循环的不同循环下的充放电曲线;
(b)电池在室温下在0.3 mA cm-2下的循环性能。面积载量约1.0 mAh cm-2。
【小结】
综上所述,当SSEs中锂沉积的驱动力高于抑制能力时,Li枝晶在SSE中形成。通过降低SSE的比表面阻抗(ASR),在略微提高涂层的电子电导率的同时,可以实现低锂沉积过电位,而高枝晶抑制能力则可以通过增加SSE对Li的界面能来实现。锂枝晶在LPS中的生长主要归因于Li2S和Li3P还原产物的低相间能和Li3P的高电子电导率。在Li枝晶形成机理的指导下,活化后ASR低、Li界面能高、电子电导率低的冷压Li3N-LiF电解质,旨在抑制Li枝晶的形成。锂金属附近Li3N-LiF中的孔隙作为Li储层,增强了界面接触。Li3N-LiF电解质的室温临界电流密度高于6 mA cm-2和容量高于6 mAh cm-2。此外,表面表征如SEM、XPS和F-SIMS证实了Li3N-LiF对Li金属的高稳定性。
文献链接:“Solid-State Electrolyte Design for Lithium Dendrite Suppression”(Adv. Mater.,2020,10.1002/adma.202002741)
马里兰大学王春生的团队主要从事锂电池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的研究。该团队研发了高盐水溶液(water-in-salt)电解液, 阻燃全氟有机电解液和全固态电解液。最近,该团队提出了针对高容量负极(锂金属和合金化合物)的电解液设计原理,并研发了适合大尺寸硅,铝负极电解质和低温电解质。同时也研发了不含过渡族金属的溴化锂-氯化锂-石墨正极。
本文由材料人CYM编译供稿。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滚球体育 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kefu 。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