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成绩单来了,2019年中国学者在Nature及Science发表研究成果大爆发


2019年已经结束,中国学者总共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了180余项研究成果,其中材料学有33篇。下面,我们具体盘点一下材料学领域发表的文章:

按杂志来划分:Nature发表了13篇,Science发表了20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有13篇文章由独立的一个通讯单位完成,20篇是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其中有18篇是中外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的,2篇是国内多单位共同通讯完成;

按单位来划分(文章数目大于3):中国科学院6篇,西安交通大学5篇,复旦大学5篇,上海交通大学3篇;

按通讯作者来分(大于1篇CNS):高鸿钧2篇,张远波2篇,吴施伟2篇。

具体单位统计如下:

下面将对材料学领域发表的文章按期刊分类进行简要解析,具体如下,

Nature系列:

1、Nature:首个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

光沿直线传播,这是我们的常识,科学家却有办法让光拐弯,发生许多有趣的现象,譬如隐身衣。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课题组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Baile Zhang教授、Yidong Chong教授课题组合作构建出世界上首个三维光学拓扑绝缘体。这项研究首次将三维拓扑绝缘体从费米子体系扩展到了玻色子体系,并可能应用于三维拓扑光学集成电路、拓扑波导、光学延迟线、拓扑激光器以及其他表面电磁波的调控器件等。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829-0

2、Nature:为拓扑电子材料编目

硒化铋等拓扑电子材料在块体等状态中常常呈现出超常规线性响应性能,这类独特现象因其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和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而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领域的热切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工作常常受限于拓扑不变量的计算难度而无法深入开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翁红明副研究员以及方辰研究员(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发表文章介绍了一种能够高效分析非磁性材料中非平凡能带拓扑学(Nontrivial band algorithm)的自动化算法。这一工作大大拓宽了人们对于非平凡拓扑学的认识。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44-6

3、Nature:使用对称指标全面搜索拓扑材料

在过去的十年中,拓扑材料 - 其中散装材料中的电子带拓扑结构导致强大的,非常规的表面状态和电磁 - 引起了很多关注。尽管已经通过实验证实了几种理论上提出的拓扑材料,但拓扑性质的广泛实验探索以及在现实装置中的应用,受到缺乏拓扑材料的限制,其中来自平凡费米表面态的干扰被最小化。在这里,南京大学万贤纲教授团队将对称指示器的方法应用于所有230个可能空间群中的所有合适的非磁性化合物。数据库搜索显示了数以千计的候选拓扑材料,这些候选材料开辟了在下一代电子设备中使用拓扑材料的可能性。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0937-5

4、Nature:发现固体庞压卡效应,制冷技术新突破!

制冷对现代社会至关重要,目前的制冷技术大多涉及传统的气体压缩循环,但由于其带来的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使得新型制冷材料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基于固态相变热效应的制冷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技术。但由于其等温熵变小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昺研究员等人报道了一种名为塑料晶体的庞压卡效应(CBCEs)(压力引起的相变制冷效应)。该研究建立了塑料晶体中CBCEs的微观机制,为下一代固态相变制冷技术指明了方向。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042-5

5、Nature:发现固体庞压卡效应,制冷技术新突破!

由于钙钛矿氧化物等大多数晶态材料倾向于自发形成三维物体,想要把它们变成单层二维材料可谓难之又难。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沉积在基底表面的薄膜进行研究,尚未实现自支撑(free-standing)单层钙钛矿氧化物二维材料的制备。有鉴于此,南京大学聂越峰、王鹏、潘晓晴团队合作,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实现了自支撑的单层氧化物钙钛矿二维晶体薄膜的可控制备,首次报道了独立分离的单层二维钙钛矿氧化物钛酸锶(SrTiO3)和铋铁氧体(BiFeO3)。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55-7

6、Nature:首次实现分米级二维单晶六方氮化硼的制备

二维六方氮化硼单晶的尺寸由于生长困难通常在1毫米以下。这些困难包括过度成核阻止从单核成长为大的单晶体,以及hBN晶格的三重对称性导致反平行域和基底上的双边界。北京大学刘开辉教授团队发现通过退火工业铜箔能实现100平方厘米单层单晶hBN在低对称Cu(110)表面上的外延生长。结构表征和理论计算表明,铜台阶边缘与hBN之字形边缘的耦合实现了外延生长,这打破了反平行hBN域的等效性,使得单向域排列超过99%。该发现有望促进二维器件的广泛应用,并实现广泛的非中心对称二维材料的外延生长。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255-7

7、Nature:组合方法开发高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大块金属玻璃

目前,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1000 K的大块金属玻璃已经开发出来,但是其过冷温度区间(玻璃化转变和结晶温度之间)很窄,导致热塑成型性很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有鉴于此,中科院物理所柳延辉团队报道了铱/镍/钽金属玻璃(以及其他含硼玻璃)的设计,玻璃化转变温度高达1162 K,过冷温度区间达136 K,比现有的大多数金属玻璃都要宽。高强度、高玻璃转变温度的大块金属玻璃的确定证实了作者所提出的设计和发现方法具有实用性,也预示着能够发现其他具有高性能的玻璃态合金。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145-z#article-info

8、Nature:单层铋锶钙铜氧中的高温超导性

在隔离的单层氧化铜中,是否可以存在高温超导性?如果存在,那么二维超导性和各种相关现象是否与它们的三维对应性不同。这个答案可能会为有关维数在高温超导中的作用提供更多信息。有鉴于此,复旦大学的张远波教授、Liguo Ma和中国滚球体育 大学的陈仙辉院士和(共同通讯作者)报道了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制造工艺,并且利用该工艺制备了高温超导体Bi2Sr2CaCu2O8+δ的本征单层晶体(Bi-2212;单层是指包含两个CuO2平面的半晶胞)。该项研究为单层氧化铜作为研究2D高温超导性和其他强相关现象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718-x

9、Nature:反铁磁双层三碘化铬中巨大的非互易二次谐波产生

近年来,二维磁性材料在国际上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反铁磁态由于不具有宏观磁化,材料体系整体对外不表现出磁性,加之样品既薄又小,其实验研究是领域内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近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吴施伟课题组与华盛顿大学许晓栋课题组合作,在二维磁性材料双层三碘化铬中观测到源于层间反铁磁结构的非互易二次谐波非线性光学响应,并揭示了三碘化铬中层间反铁磁耦合与范德瓦尔斯堆叠结构的关联。这种二次谐波过程对材料磁结构的对称性高度敏感,为二维磁性材料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445-3

10、Nature:通过成分来调整高熵合金中的元素分布,结构和性能

高熵合金是一类材料,其中包含五个或更多个近等原子比例的元素。此类合金的合理设计取决于对几乎无限的组成空间中的复合物-结构-性质关系的理解。浙江大学余倩教授、佐治亚理工大学Ting Zhu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Ritchie教授使用原子分辨率化学映射来揭示广泛研究的面心立方CrMnFeCoNi高熵合金和新型面心立方合金CrFeCoNiPd的元素分布。映射原子级元素分布为理解化学结构提供了机会,从而为调整组成和原子构型以获得出色的机械性能提供了基础。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617-1#article-info

11Nature:三层石墨烯/hBN范德华异质结的超导性能调控

理论计算表明,三层石墨烯(ABC-TLG)/hBN异质结系统的三角形超晶格中表现出一个近乎平整的独立的微带,通过垂直电场的变化,可以调整微带的带宽。相比之下,魔角扭曲双层石墨烯的则表现出两个平坦的微带,并且总在单粒子带结构中相交。有鉴于此,复旦大学张远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Feng Wang、斯坦福大学David Goldhaber-Gordon等团队报道了在1/4填充Mott状态,三层石墨烯(ABC-TLG)/hBN异质结中超导结构的调控变化特征。1)在相对于1/4填充莫特态进行电子和空穴掺杂时,研究人员观察到两个明显的超导圆顶。2)作者还发现,通过控制垂直电场,ABC-TLG / hBN异质结构中的超导、绝缘和金属态之间很容易发生转变。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393-y

12Nature:用氧化石墨烯纳米片探测结冰的临界核尺寸

冰核是水冻结的控制步骤,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低温下水结冰需要形成临界冰核。但由于冰核的短暂性和纳米级尺寸,还没有直接的实验证据证明这种冰核的存在。近日,中科院化学所王健君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周昕教授等人合作利用含有受控尺寸的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去探测冰成核,并表明仅当纳米颗粒的尺寸大于某个临界值时才能有效地促进冰成核发生,而较小尺寸的氧化石墨烯纳米薄片则几乎不能帮助冰核形成。该方法可以扩展到探测其他成核过程中的临界核探测,从而可能改进对整个相变成核领域的认识。

文献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827-6

13Nature:光在莫尔晶格中的定域和离域

莫尔晶格在生活中经常可见。将两个周期结构重叠在一起、并且彼此之间转过一定的角度,人们会在其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此即莫尔条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叶芳伟利用光学诱导的办法,将两个周期晶格写入到同一块晶体中,得到了首个高度可调的光子莫尔晶格。莫尔晶格提供了对光控制的一种全新手段,为未来的光束控制、图像传输、信息处理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易行的手段,也为研究低功率下的非线性光学提供了一个易于执行的平台。

文献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851-6

Science系列:

1、Science:相变异质结构可实现超低噪声和漂移,以实现存储器操作

在周期结构材料中,外尔简并点是三维系统中的两个能带之间的二重的线性简并。由于目前发现的外尔简并均为偶然简并,原则上可以在动量空间中随意调节其位置,这也就为制作人工的规范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深圳大学项元江副教授课题组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张霜教授课题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刘超星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通过调节外尔超材料中每个元胞内部结构,将整个外尔超材料做成非均匀体系,实现了三维光学外尔体系的人工磁场。观测到的手性零级朗道能级,由于其单向体传播的性质,在实现新颖光学器件和系统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

文献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3/6423/148

2、Science:超级气凝胶隔热材料!

典型的陶瓷材料如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碳化硅的气凝胶非常脆,在应力下,特别是在高温或突然的热冲击下易碎。然而,由于加工限制,制造具有分层结构的块状三维陶瓷超材料气凝胶依然困难重重!有鉴于此,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段镶锋、黄昱团队和哈尔滨工业大学Hui Li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具有双曲结构的三维hBN陶瓷气凝胶,同时具有负的热膨胀系数和负的泊松比,具备超轻、高力学强度和超级隔热三大特点。这项研究为超轻质材料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的力学和热性能的合理设计开辟了新的路径。

文献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3/6428/723

3、Science:攻克世纪难题,钙钛矿分子铁电体重大突破!

设计具有与陶瓷固溶体相当的压电特性的分子铁电体,是扩展压电材料应用领域的关键问题,也是困扰科学家长达一个世纪的重要挑战。有鉴于此,南昌大学熊仁根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分子固溶体钙钛矿材料,具有与工业标准陶瓷锆钛酸铅相当的压电性能。这项研究发展了一种与工业标准陶瓷锆钛酸铅相当的压电性能的分子钙钛矿固溶体,将为压电材料在柔性可穿戴器件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全新的思路。

文献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3/6432/1206

4、Science:大面积石墨烯网/碳管膜海水纳滤膜

长期以来,石墨烯膜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难以更进一步。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石墨烯纳滤膜的规模化生产一直停滞不前。有鉴于此,武汉大学袁荃和湖南大学/UCLA段镶锋等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厘米级纳米多孔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望更容易实现石墨烯纳滤膜的规模化生产。这项研究的重要之处在于,它使石墨烯基纳滤膜的面积达到厘米级。在实验室规模的膜系统中进行测试,发现该材料可以从盐水中剔除85%至97%的盐。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5/1057

5、Science:利用磁性单分子传感器探测和成像自旋相互作用

通过在探针尖端吸附CO等分子,可以大幅提高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分辨率。复旦大学Wu Ruqian及加州大学欧文分校W.Ho团队证明,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扫描表面分子的自旋属性和磁性质。研究者首先将磁性分子[双(环戊二烯)镍(II)]吸附在银表面,然后将其中一个分子转移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探针尖端。随后,研究者把尖端朝向被吸附物覆盖的表面,并绘制出超交换作用的强度。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1/670

6、Science:把压电性能提高2倍!

随着人们对医疗超声系统精度需求的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提高弛豫铁电单晶的压电和介电性能,成为这20多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广泛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近日,西安交大李飞教授和徐卓教授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等单位合作,设计并生长了钐掺杂的铌镁酸铅-钛酸铅压电单晶,成功将“增强的局域结构无序性”、“准同型相界”和“工程畴结构”三种高压电效应的起因有机结合。这一发现将为今后进一步优化弛豫铁电单晶的综合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37/264

7、Science:很"镁"很强大,破解塑性差!

当前主流观点认为,塑性差是镁的本征属性,原因是镁中的锥面位错(一种晶体缺陷)会自发地分解为不可滑移的结构,无法协调塑性变形。然而,由于锥面位错的几何形态和结构非常复杂,很难通过实验来全面地解析。此前的研究通常以计算机模拟为主,相关观点和推论均缺乏有力的实验证据。有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单智伟教授团队最新发现:塑性差并不是镁的固有属性,通过提高流变应力来促进位错形核和滑移,可能是行之有效的增塑方法。该研究为完善镁的塑性变形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并为高塑性镁合金的开发带来新的启发。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48/73

8、Science:18.4%效率,CsPbI3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尽管β-CsPbI3具有有利于在串联太阳能电池中应用的带隙,但实验上沉积和稳定β-CsPbI3仍然是一个挑战。赵一新、Michael Grätzel, M. Ibrahim Dar和戚亚冰团队获得了高结晶度的β-CsPbI3薄膜,具有更广泛的光谱响应和增强的相稳定性。由处理过的材料制成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和稳定的效率,在45±5℃的环境条件下达到18.4%。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3/591

9、Science:超高能量密度无铅介电薄膜的多晶纳米设计

超高功率密度介质电容器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基本储能元件。然而,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就是提高它们的能量密度。清华大学的林元华教授与南策文院士团队用多晶纳米域设计策略设计了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无铅介电薄膜。他们在相场模拟的指导下,构思并合成了无铅的BiFeO3-BaTiO3-SrTiO3固溶膜。这种方法对于设计高性能介电材料和其他受益于纳米结构操作的功能材料提供了借鉴意义。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3/578?rss=1

10、Science:稳定钙钛矿半导体的异质结构

上海交通大学韩礼元和杨旭东团队报道了一种解决方案处理策略,以稳定基于钙钛矿的异质结构。在具有富Pb表面的FAxMA1-xPb1 + yI3膜和氯化氧化石墨烯层之间形成强Pb-Cl和Pb-O键。在AM1.5G太阳光下,在60℃下1000小时的最大功率点下测试后,活性面积为1.02 cm2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保持其初始效率的90%为(初始值为21%)。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4/687

11、Science:单层石墨烯折纸术!

原子级精确的碳纳米材料不断为材料科学带来突破和惊喜,最近的一次,当属魔角石墨烯了。理论预测,单层或双层石墨烯经过折叠或者卷曲,形成的石墨烯纳米结构将表现出有趣的电子特性。不过,这种折叠方法至今未能实现。 有鉴于此,中科院物理所高鸿钧、杜世萱研究员合作报道了一种原子级精确的石墨烯折纸复杂纳米结构,为探索石墨烯的新性能打开了新方向。所有折纸结构模型和电子能带结构的理论计算都与实验结果相符。他们还折叠出5-7环缺陷,并通过STM探索了这种异质结的独特结构特征。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7/1036

12、Science:相变存储材料获得新进展!

基于相变随机存取存储器(PCRAM)的神经启发设备就是这样一种极具前景的新方向,然而,目前的PCRAM器件具有相当大的噪声和电阻漂移,从而极大地削弱器件的精度和一致性。有鉴于此,深圳大学饶峰、西安交通大学张伟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Evan Ma等人设计了一个相变异质结构(PCH),可以实现超低的噪音和电阻漂移。这种PCH架构作为固有材料,无需复杂的制造工艺,也不会大幅增加制造成本,适合工业生产。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08/21/science.aay0291

13、Science:Kagomé晶体中的磁性Weyl半金属相

Weyl半金属是具有相对论Weyl费米子以及其电子结构中有表面费米弧的一种晶态固体。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的陈宇林团队与德国马普所、牛津大学协作使用角分辨光发射光谱法对铁磁晶体Co3Sn2S2的拓扑结构进行研究,并发现了其表面的费米弧和整个韦尔点的线性体带色散。这些结果证明Co3Sn2S2作为一种磁性韦尔半金属,可以作为实现如手性磁效应、异常大的反常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现象的平台。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59/1282.full

14、Science:成本SnS0.91Se0.09晶体中的高热电性能

热电技术是一种允许在热和电之间进行转换的技术。许多优质的热电材料包含稀有或有毒元素,因此有必要开发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热电材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立东团队报道了空穴掺杂的硫化锡(SnS)晶体中三个独立电子带的温度依赖性相互作用。这种行为使得有效质量(m *)和载流子迁移率(μ)之间的协同优化,并且可以通过引入硒(Se)来增强。频带操纵策略为优化热电性能提供了另一条途径。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5/6460/1418

15、Science:通过扭曲纤维实现制冷!

无论是大型制冷系统还是小型制冷系统,都需要具备高效率、低成本两大特点。近年来,利用固体拉伸或流体静力压缩循环过程中熵变的冰箱可能会取代家用的蒸汽压缩冰箱。有鉴于此,南开大学刘遵峰教授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达拉斯分校Ray H.Baughman等人发现通过扭曲、卷曲或超卷曲纤维可以实现高效制冷,包括天然橡胶、镍钛合金和聚乙烯钓鱼线等材料。利用扭转和卷绕,可以产生超级卷曲的天然橡胶纤维和卷曲的钓鱼线纤维,释放后可以实现制冷。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2/216

16、Science:具有连续电偶极旋转的超弹性铁电单晶薄膜

柔性电子技术正带来一场智能可穿戴技术革命,而铁电材料将在柔性电子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存在缺陷、晶界以及氧化物离子键/共价键本身延展性相对较小等问题,块体铁电氧化物表现出一定脆性和刚性。有鉴于此,西安交通大学刘明、周子尧和丁向东等人报道了一种超弹性和超韧性的的BaTiO3铁电体薄膜,超柔性外延铁电膜将极大地推动柔性传感器,存储器和电子皮肤等领域的发展。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4/475

17、Science:直接观察范德瓦尔斯堆叠依赖的层间磁性

控制晶体结构是操纵固体基本特性的有效方法。在范德瓦尔斯材料中,可以通过在层之间旋转和平移来更改堆叠顺序来实现此控制。近日,复旦大学高春雷,吴施伟等观察到二维(2D)磁性半导体三溴化铬(CrBr3)中依赖于堆叠的层间磁性,这是通过分子束外延成功地使其单层和双层生长而实现的。作者使用原位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光谱,将原子晶格结构与观察到的磁阶直接相关。研究发现,尽管单个单层CrBr3是铁磁性的,但双层中的层间耦合取决于堆叠顺序,并且可以是铁磁性或反铁磁性的。该工作为通过层扭转角控制操纵2D磁性铺平了道路。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8/983?rss=1

18、Science:铁基超导体涡旋零模的近似量子化电导平台

在凝聚态物理的材料体系中,被拓扑缺陷上束缚的马约拉纳准粒子,其产生湮灭算符满足自共轭关系,通常呈现出零能电导信号,被称为马约拉纳零能模。理论证明,马约拉纳零能模满足非阿贝尔任意子统计规律,是实现容错拓扑量子计算的主要路径之一。中科院物理所张余洋、丁洪及高鸿钧等利用STM/S技术,观测到了磁通涡旋中马约拉纳零能模的近量子化电导平台特征,给出了铁基超导体中存在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关键性实验证据,为研究马约拉纳零能模和推动未来拓扑量子计算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9/12/11/science.aax0274.full

19、Science:茶碱处理!22.6%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钙钛矿晶格的离子特性通过官能团和缺陷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缺陷钝化方法成为可能。然而,缺乏对分子构型如何影响钝化效果的深入了解,从而对合理的分子设计提出了巨大挑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杨阳(西湖大学),Jingjing Xue, Kendall N. Houk,苏州大学的王照奎和马尔马拉大学的Ilhan Yavuz等人系统地研究了茶碱,咖啡因和可可碱的官能团的化学环境对缺陷钝化的情况。当分子中N-H和C=O处于最佳构型时,N-H和I之间的氢键形成有助于主要的C=O与Pb反位缺陷的结合,从而最大化表面缺陷结合。用茶碱处理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效率为22.6%。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72/1509

20、Science:超导-绝缘相变中的玻色金属态

自高温超导发现以来,二维量子金属态的存在及其形成机制是三十多年来国际学术界一直悬而未决的重要物理问题。近日,电子滚球体育 大学熊杰,北京大学王健,美国布朗大学James M. Valles Jr等多团队合作,首次在高温超导纳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证实了量子金属态的存在。通过调节反应离子刻蚀的时间,在高温超导钇钡铜氧(YBCO)多孔薄膜中实现了超导—量子金属—绝缘体相变。这一发现为国际上争论了三十多年的量子金属态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为研究量子金属态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72/1505?rss=1

作者水平有限,如有遗漏,请在留言区评论补充,谢谢!

本文由eric供稿。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滚球体育 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 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cailiaorenVIP.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