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材料科研当做一种创业 很多事就可以理解了
科研与创业乍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大关系,之前一篇关于“上海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工资照发”的报道更是让人们觉得科研和创业根本就是件二选一的事情。不过,作为一个2013年毕业后就在实验室里搬砖,现在又跟着创业的朋友打酱油的人,接受了2个月创业的熏陶,我发现科研和创业也是有相似之处,很多科研上的事也可以用创业来解释。
用别人的钱,实现自己的梦想
创业最刺激的地方在于如果获得风投的青睐,就可以将自己原本停留在脑海里的想法付诸实际。甚至,创业者昨天还在挣扎于生存,明天就手握数百万追梦。而没有风投,于大多数人而言,梦想只是近乎于妄想。
而科研同样有这样的功效,尤其是现在高质量科研越来越取决于仪器设备。环顾实验室四周的设备,一台XRD100多万,一台PPMS好几百万,光电费一天就要200-300。同事们经常开玩笑,这台设备值一辆宝马,那台设备值北京一套3居。除了设备,实验耗材和性能测试都是一笔大开销,做个电镜一个小时还得500块。再加上职工工资、硕博生的学费和补贴,乃至实验室的水电费,方方面面都要钱。假如要自己掏腰包,那还真是没有几个人玩得了科研。所以,能有机会做科研,是值得庆幸的。
找钱找人是大事
创始人走上创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钱。从最开始的天使轮找100-200万。拿了天使轮,没干个几个月,又要开始张罗找500万甚至千万级的A轮。要是顺利做大,接着是B轮、C轮,最终上市。
而如果找不到钱,那一天天的开销会让创始人压力山大。要么自己的项目能造血,要么自己拿钱往里贴,或者宣告创业失败。无耻一点的就卷了剩下的钱闪人。
除了有钱,还得有靠谱的人。最开始的合伙人和元老级员工甚至可以决定这个事能不能成。即使到后面做大了,找人仍然是当老板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而科研,找钱招人也是老板的大事。虽然在普通人眼里和媒体上,科学家可能是一个日夜殚精竭虑扎根实验室、废寝忘食指导学生、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形象。但要做好科研,得找到钱,找好人。
前面说过,仪器要买、水电费要交、职工工资得给,学生的学费和补贴也要交,这钱都得从课题组老师(主要是老大)拿的项目里出。这两年,虽然不多,但也出现过课题组没拿到经费而被解散的"惨剧"。即使不至于解散,项目不多,实验没法开展,奖金缩水,那也是蛮憋屈的。
拿了项目就得找人干活。一个高效的团队能把项目办得利利索索的,课题组也会发展得红红火火。但要没有合适的员工,硕博生又不好好搬砖干苦力,项目就不好交差,进而影响后面的发展。
但对于这一方面,好像既不能为很多滚球体育 工作者理解,也不为很多学术圈外的人理解。在他们眼里,搞科研的能力唯一衡量标准是学术能力。但,真要做出好成绩,找项目和团队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甚至更重要。
成功了都能收获财富
之所以互联网创业会那么火,人人趋之若鹜,原因在于社会阶层已经慢慢固化的大背景下,唯有它还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捷径。甚至有人今天还在为晚上住哪发愁,第二天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当然,更多人是铩羽而归。
而当今鼓励科学家将成果转化的政策一个接一个跳出来,如果真能搞出什么好材料,进而顺利产业化,研究团队所能得到的收益也不见得会比互联网创业的人收益低。但同样,实验室的材料要走上产业化难度系数也不小。
甚至一直受科研人员诟病的财务申报、审核工作,也跟创业非常相近。作为创业者来说,要不是财务出身,自然不太愿意,或者不会注意到建立严谨的财务制度。但拿着风投的钱创业,就必须向它提供详实的财务资料,表明花的每一笔钱都有迹可循,接受它的财务监督。而科研人员,如果拿着国家的科研经费搞科研,更应该要遵循严格、严谨的财务制度。
当然无论“科研”和“创业”怎么相似,两者还是不能划等号的。
至少,投资人的目的不一样,项目成功的标准也不一样
对于风投机构,他们只关心一点,能不能让我赚钱,赚大钱,其他的都是浮云。不管是上市也好,还是找到接盘侠退出,总之投钱就是逐利。所以,项目如果被认为不接地气、公益有余盈利不足、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等,想拿到风投就会很难。而且风投更希望赚快钱,即使盈利模式比较清晰,但短期达不到预期,融资也会比较困难。
至于创始团队的情怀、理想、公益,这些都需要让位于投资者的利益。情怀可以谈,请保证他们赚钱。否则,请用自己的钱谈情怀。
至于创业成功的标准也非常简单,让风投赚了钱,让公司赚了钱,创始团队也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在此之前,创始人通常都是拿低薪。还有,假若企业效益不好,管理团队拿高薪,投资者不但不干,舆论也沸沸扬扬。例如某家从研究院走出来的大企业,老总薪酬以亿计,但业绩惨淡,媒体指责如潮。
而国家基础研究方向的科研经费,不会也没法做到那么功利。绝大部分材料基础科研甚至工程科研,都很难有多少经济利益,更别谈要在近几年内带来可观的利润。
既然成果不能用钱来衡量,那就只好用论文和一堆堆材料性能指标。这可能是科研项目最受人指责的地方。圈外的人觉得是在浪费钱,圈内的人嫌工作被低估,报酬少。一个不能赚钱的项目,恐怕也只发生在科研界和国家科研经费上。项目能够进行下去,已经难能可贵。
而项目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没人买单,科研工作者本身自然也无法获得多少回报。所以,如果抱怨工资少,应该多考虑考虑弄点科研成果转化,或者接一些企业科研项目,拿企业转让出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科研同创业一样,有人看到了光鲜,有人品出了艰辛,有人追求逆袭,有人但求价值实现,有人叫苦不迭,也有人乐在其中。
题外话:一个苦逼的材料搬砖的,同时也乐在其中。经不住欧洲足球赛事 编辑的鼓动,以后将在这里写一写自己科研路上的感受。
独孤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