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文献导读:碳纳米管大幅改良基因转移工程
背景知识:现今的细胞转移的工程普遍存在几个重要的问题:1.过程相当耗时 2.受限于运输的细胞负载量 3.低效率 4.设备昂贵 5.转移过后残留太多细胞毒性。有鉴于此,科学家致力于改善上述几项缺点。
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中心大学(URMC)和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IT)的研究人员,近日开发一种创新的方法,可用于基因转移技术并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它在碳纳米管(CNT)阵列上培养细胞和遗传物质的转染,此种方式克服了固有基因转移发展的局限性。该研究成果发布在small期刊上。
他们创建了一种以CNT为基础的装置,它支持细胞生长和利用CNT作为导管,让基因得以转染再进入细胞。使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构建了数以万计两端开口的CNT,并将其以蜂窝状结构般聚集在直径13mm的薄膜,並在转染的同时,将其装置的背面放于含有核酸溶液的设备上进行。
采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观察到98%的细胞能存活,85%能成功转染到新的基因材料。基因转移的机制仍在调查中,但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是通过一种称为「增强胞吞作用」的过程,即在细胞膜上转运蛋白质的方法。
「这个装置具有让基因转移过程拥有较强的鲁棒性和低毒性的潜力,同时又可增加进入细胞的运输负载量。」Ian Dickerson博士说,该篇文献的共同作者兼URMC的医学神经科学系副教授。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廉价、高效的过程,对于细胞来说又有很好的耐受性,同时也可以成功地将DNA转移到成千上万的细胞中。」Michael Schrlau博士说,该篇文献的共同作者兼RIT凯特格里森工程系的助理教授。
该装置还显示了成功培养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包括那些通常难以生长和存活的细胞,如:免疫细胞、干细胞和神经元等。
研究学者们正在对技术进行优化,希望能开发更廉价的设备,并最终開發新药方來治疗一系列的疾病。
这项研究还和RIT的Leslie Wright教授共同开发。本研究由以下组织联合赞助支持:综合脑研究(Integrative Brain Research)的史密特计划、美德合作关系推动生物能源和碳纳米管应用组织(American-German Partnership to Advance Biomedical and Energy Applications of Nanocarbon)、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费因伯格基金会(Feinberg Foundation)和魏茨曼科学研究会(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图1.:碳纳米管数组装置构造示意图,在平行排列中转染多种细胞。
图2:在细胞内转染的CNT数组示意图
(a)装置制备步骤示意图。1.利用CVD在阳极氧化铝孔内进行碳沉积。 2.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去除模板使得CNT末端暴露出来。
使用场发式电子显微镜拍摄CNT数组:(b)俯视图 (c)35度倾斜视角,碳管尺寸:200nm (d)CNT的断裂边缘显示嵌入的CNT与延伸通过该设备的平面。
图3:CNT阵列上的细胞增殖反应图
(a)在场发式电子显微镜下,L6细胞(蓝色部份)在CNT器件上培养48小时 (b)细胞与CNT界面的放大图,显示CNT被背侧的L6细胞薄膜吞噬(比例尺:500nm) (c)(d)HEK293细胞在CNT阵列上的增殖与培养板上的比较,分别显示在接种后的3、24、48小时后的存活细胞数和覆盖率。误差栏显示每个案例存在着20个标准差。在控制的培养板和CNT器件中,没有观察到细胞成长或细胞范围的显着差异,在(c)中的t测试结果,P值分别为0.63、0.2、0.29,(d)中则是0.95、0.55、0.63。
图4:利用碳纳米管阵列膜对细胞内转染细胞的研究
(a)在时间为零时,放大五个HEK293细胞在CNT阵列转染时的荧光图像,显示出活细胞被钙黄绿素染色,透过绿色荧光蛋白(GFP)荧光过滤器成像 (b)同样的细胞在CNT介质中以10 × 10−6M的四甲基若丹明(葡聚醣)转染,用Cy3荧光过滤器分别在时间为0、7、6分钟时成像。(比例尺:5μm) 背景荧光是因为葡聚醣透过CNT开口(无细胞阻塞的开口)扩散到生长培养基中。
原文参考地址:Nanotube “Honeycomb” Enhances Genetic Engineering
论文地址:High-Efficiency Gene Transfection of Cells through Carbon Nanotube Arrays
本文由编辑部封蕾提供素材,洪聖哲编译。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