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J.Alloys Compd.:“木耳状”石墨烯@SiC的合成
吸波材料在雷达系统、通讯领域和无线传输方向有着特殊的意义。SiC材料高温稳定性好、密度小、抗氧化和吸波能力好,成为了高温吸波剂的候选材料之一。但是研究表明,SiC的电导率低(10-8-10-4),导致其吸收效率低。因此通过不同方法合成新的结构的SiC材料是获得优异吸波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合金化合物杂志(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中发表“Synthesis of tremella-like graphene@SiC nano-structure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bing material application”文章,发现了新SiC结构颗粒。
文章的亮点
1.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木耳状”表面和核壳结构颗粒。
2.表面主要由石墨烯构成,细胞核呈多晶SiC。
3.这些粒子被认为是来自于小型PSC分子。
4.参与石墨烯生长的碳原子从细胞核中分离出来。
文章摘要
在热解聚碳硅烷(PCS)时,发现一种木耳状表面和壳-核结构的颗粒。木耳状表面主要有垂直于核生长的石墨烯组成,而核由多晶的SiC组成,纳米晶体β-SiC自由分散在非晶形的基质中。这种颗粒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很大潜力的电磁吸波材料,因为它有着很大的特殊表面,核-壳结构,电磁吸波的SiC核心。在文章中探究其形成机理,可以认为这种颗粒来源于在热解PSC前驱体过程中的PSC分子的分解。此外,碳原子掺杂了石墨烯的成长可看做SiC核在高温下的析出。
实验思路
1.用水平管式炉以1250°C、1300°C、1350°C和1400°C温度下,热解PSC前驱体合成“木耳状”颗粒。
2.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Hatachi S-4800)检测了颗粒的形态。
3.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JEOL JEM-2010F)和选定的区域衍射模式(SADP)来表征微粒的微观结构。
4.用拉曼光谱仪(LabRAM Aramis, Jobin Yvon)和532 nm激光采集的拉曼光谱。
5.用Cu/Ka辐射(40kv, 40 mA)从D8 Advance (Bruker AXS)获得x射线衍射(XRD)模式。
图文简介
1.SEM微观结构图
a:合成颗粒的典型形态
b:一些薄板和“针状”结构
2:结构表征图:
在1300°C下,合成的粒子的x射线衍射图
在1300°C下,合成的粒子的拉曼光谱图
3.TEM图像
TEM和HRTEM图像的“木耳状”粒子,
(a)粒子的TEM图像
(b)“木耳状”表面石墨烯的HRTEM图像
(c)“针状”结构在表面生长的HRTEM图像
在不同的温度下“木耳状”粒子的TEM和HRTEM图像,
(a)和(b)1250°C,(c)和(d)1300°C,(e)和(f)1350°C,(g)和(h)1400°C
在空气中600°C热处理后,“木耳状”粒子扫描电镜的图像。
在热处理后的“木耳状”粒子的TEM和HRTEM图像,
(a)核的TEM图像,
(b)核的HRTEM图像,
(c)石墨烯的HRTEM图像
总结
利用热解PSC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木耳状”表面和核壳结构的粒子。这些粒子被认为来自于PSC前体热解过程中释放的小分子。在较高的温度下,这些小的PSC分子经历了无机-有机的过渡,形成了非晶态的SiC核和多余的碳原子。这些多余的碳原子从无定形的SiC核中分离出来,最终在表面上形成了石墨烯(和碳纳米管),最终达到了更高的温度。
本文由材料人网友小凳子投稿,材料人编辑发布。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