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出炉 他们教过你们的材料、化学专业课吗?


日前,教育部官网公示了首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计201个团队获此殊荣。以下为材料、化学类教师团队情况:

以下为各位教师团队负责人公开资料(整理自相应学校介绍页面)

张立峰

1993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1999年博士毕业于北京滚球体育 大学,后赴日本、德国、美国等地工作,2012年加入北京滚球体育 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任院长。

张立峰教授的科研方向主要是洁净钢与非金属夹杂物冶金过程数值模拟仿真 铝、硅的净化和冶金资源循环再利用。张立峰教授获得光华工程滚球体育 奖第十一届青年奖、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青年千人”、滚球体育 部“中青年滚球体育 创新领军人才”、英国华威大学工学院英国皇家工程院杰出访问学者(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RAEng) Distinguished Visiting Fellow),在国内外发表文章300余篇、专利30余项。

王静康

1960年天津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1965年天津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贵州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大学任教。自1980年调入天津大学工作至今。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天津大学化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是我国化学工程工业结晶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工业结晶之母”。在本科生教育方面,王静康院士积极推动了天津大学化工专业通过了英国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国际认证,标志着该专业本科毕业生达到了“国际特许工程师”的金标准。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她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美国密歇根大学制药系及德国马普生物物理研究所建立了国际合作研究,与包括诺贝尔奖学金得主在内的9位世界顶级专家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

蹇锡高

196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专业,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

蹇锡高院士研究领域为高性能工程塑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特种绝缘材料、涂料、耐高温高效功能膜,获30项发明专利,2项专利被评为世界华人重大滚球体育 成果, 12项技术已产业化。发表SCI论文300余篇。

于吉红

1995年吉林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期间赴日本、瑞典做博士后、客座教授, 2007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年担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于吉红院士从事分子筛多孔催化材料的定向设计与合成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 创立了分子筛结构设计的理论方法:建立了基于限定禁区和基于电子密度图设计具有特定孔道结构分子筛的理论方法,开发了新型分子筛催化材料高通量预测与筛选的计算机方法;2. 发现了羟基自由基可以加速分子筛水热晶化的机理。这一重要发现,为化学工业上具有重要需求的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的高效、节能和绿色合成开辟了新的路线;3. 发展了分子筛定向合成的方法:提出了基于模板导向、杂原子取代以及数据挖掘为指导的定向合成途径,特别是建立了将计算化学和组合化学相结合指导定向合成的途径,成功制备出50余种新型多孔催化材料;4. 开发了系列高效的分子筛催化、分离材料,如甲醇制烯烃高效转化催化剂及油水分离分子筛膜材料等。

朱美芳

东华大学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199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东华大学材料学学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朱美芳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纤维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复合功能纤维及生物纤维材料,研究成果有'高聚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成纤技术'、'聚丙烯纤维的细旦化、有色化、高速化、可染化和功能化系列研究'、'茂金属聚丙烯纤维成形基础理论研究'、'有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异相加工'等。所授课程有《高分子材料成型原理》,《纳米材料》,《滚球体育 前沿》,《博士生Seminar》等

谢峻林

198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建材学院玻璃专业,2001年获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峻林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有环境协调型无机材料制备研究、材料生产热工过程数值模拟、燃料燃烧及污染物控制。谢峻林教授从事教学、教学管理,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组织起草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规范”等将对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重要作用的系列指导文件。

陈江华

1986年中南大学金属物理硕士毕业, 比利时Antwerp大学材料物理专业博士毕业.后在英国\德国、荷兰等高校从事科研工作。2006年11月起任湖南大学教授。2007年1月起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分辨电镜中心主任。

陈江华教授研究领域是研究铝、铜、钛合金和钢铁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和工艺的关系;利用和发展超高分辨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对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性能材料的相结构和成分、形貌、取向、分布等开展系统和深入的定量研究,通过上述基础问题的研究,促进国家材料发展中重大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现代电子显微学新方法和理论基础的研究,发展具有特色的波函数重构技术。陈江华教授已在Science,Nature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等二十多种著名期刊发表论文。

曹镛

1965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任职,1987年获东京大学理学博士。1988年至1998年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1998年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镛院士研究领域是高分子光电材料设计与合成、高分子光电器件与物理。在用有机质子酸掺杂聚苯胺制备可溶性聚合物的基础上,曹镛院士提出“对阴离子诱导加工性”的概念,解决了导电高分子的高导电性与加工性不能兼容的难题,其研究结果已得到实际应用。此外,成功地研制出可弯曲的塑料片基发光二极管使铝阴极LED的电荧光量子效率达到甚至超过钙阴极器件等。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电致发光与光致发光之比可高达50%,表明单重态的形成率可以超出公认的25%的概念,提出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发光效率的一个新途径。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

单智伟

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材料与科学工程专业;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1年赴美就读于美国匹兹堡大学机械工程系并于2005年获博士学位。2010年正式加入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院长、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单智伟教授研究领域为探索并优化材料、尤其是微纳尺度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应用和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先进制备、测试与表征技术;用和发展定量的原位电镜变形技术(压痕/压缩/弯曲/拉伸/疲劳+电/热/气氛等)对目前材料研究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探索。单智伟教授团队“微纳尺度材料形变特性及其尺寸”发表在nature上,并入选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的“2010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滚球体育 进展”。2012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有关“金属玻璃的弹性极限与尺寸强化效应”的文章被评为“201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王华明

1989年中国矿业大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1992年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为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责任教授、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航空材料与结构”首席科学家,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国防滚球体育 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201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华明院士提出多元多相过渡金属硅化物高温耐磨耐蚀多功能涂层材料研究新领域;突破飞机钛合金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关键工艺及成套工艺装备关键技术并在飞机上得到成功应用。近5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其中期刊影响因子大于1的论文40余篇),第一发明人获批“发明专利”6项,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曾讲授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十余门。目前讲授材料专业本科生《物理冶金原理》、研究生《先进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等课程。

肖长发

1977年大学毕业于天津纺织工学院,1982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分别于1987年-1990年和1995年-1996年在日本留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天津工业大学教授。

肖长发教授研究领域为纤维成形理论与制备技术、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等项目课题数十项,获国家滚球体育 奖3项、省部级滚球体育 奖13多项,取得(含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发明专利80余件,发表论文300多篇。肖长发教授还讲授《高技术纤维》、《纤维复合材料》、《膜分离材料应用基础》等课程。

董俊慧

1979-1983年就读于内蒙古工学院机械二系金属热处理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1990年就读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工程系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1996-2000年就读于天津大学材料学院,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

董俊慧教授研究领域为焊接结构强度与断裂、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焊接中的应用、金属材料的碱腐蚀与防护。董俊慧教授讲授本科生课程有焊接结构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等,讲授研究生课程有材料强度与断裂等。

时君友

1991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硕士毕业,2007年东北林业大学博士毕业。2009年加入北华大学,现为北华大学A1级教授。

时君友教授主持国家及省级重大或重点科研项目17 项,完成成果转化14项;获得吉林省滚球体育 进步二等奖3 项、三等奖2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 项、公开4 项。发表学术论文46 篇。

金万勤

1999年南京化工大学博士毕业,后赴新加坡、德国等地工作;2003年4月回国,加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金万勤教授研究领域为膜材料、膜制备及膜反应器等,发表SCI论文160多篇,被SCI引用2400多次,出版和参编著作4部,申请专利33项(PCT专利2项),其中17项获得授权

朱满洲

200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 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科学中心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出站后留校化学系生物有机化学实验室工作。2007年赴美国Carnegie Mello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1月加入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朱满洲教授研究领域为金属纳米团簇、纳米催化、非专利药物合成工艺研究及新药开发。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已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Ed等具有高影响力的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文章被SCI他引2000余次,单篇最高被SCI他引600余次;7篇文章被SCI他引100余次。

陈景

1958年获云南大学学士学位;1958-2005年,昆明贵金属所工作;2005至今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1984年国家人事部评为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5年获国家滚球体育 进步奖一等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景院士研究领域为低品位铂矿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从微观原子层次较系统地对各种冶金物理化学问题的探索研究;贵金属二次资源高效回收新方法研究;溶剂萃取和加压浸出技术在贵金属冶金中的应用及基础理论研究;以研究贵金属的清洁提取工艺为主,逐步向各种稀有金属延伸;以铁盐絮凝共沉淀法为基础,研究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新技术。著有《铂族金属化学冶金理论与实践》、《铂族金属冶金化学》等。

张美云

1989年西北轻工业学院所示毕业,2003年天津滚球体育 大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天津滚球体育 大学教授、博导。先后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等。

张美云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制浆造纸新技术、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近年来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滚球体育 进步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43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和专著6部。

贾殿赠

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新疆大学化学系本科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现为新疆大学教授、副校长。

贾殿赠教授主要从事固相配位化学及功能材料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滚球体育 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

完整的名单请进入教育部官网查看:关于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认定结果的公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