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 Rev. Lett.:纳米孪晶增强热电材料Bi2Te3
【引言】
持续大量地使用化石燃料来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这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对热电(Thermoelectric,TE)转换技术的关注,即将废热直接转换成电力而不产生二氧化碳。在工业领域,低温废热几乎占总能量消耗的三分之一,而碲化铋(Bi2Te3)基热电材料广泛应用于低温固态发电机(300-550K)中,进行废热的回收利用。然而,碲化铋(Bi2Te3)材料机械强度较低,可能不能长期用于热电器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TE材料的转换效率显着提高,达到了工业应用的标准。然而在严峻的工作条件下,TE材料不可避免地受到由于温度梯度循环所产生的热机械应力,导致其材料性能急剧恶化,加速了热电器件的失效。为了使热电材料在能源转换的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大幅度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成果简介】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张清杰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的G. Jeffrey Snyder教授和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的Qi An助理教授 (共同通讯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Superstrengthening Bi2Te3 through Nanotwinning”的文章。研究人员首先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表明,纳米级孪晶可以将Bi2Te3的理想剪切强度提高到215%。实验研究发现单晶Bi2Te3强度低的原因是Te1与两个Te1-Bi-Te2-Bi-Te1五层五面体子结构之间的弱范德华作用力。而在相邻几何体的Te1原子之间形成的孪晶界,可以显著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纳米孪晶Bi2Te3的理想剪切强度,相比于单晶(0.19 GPa)增加了近3倍(0.6GPa)。这种晶界工程策略为设计稳定的高性能热电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
[致歉:很抱歉,未找到通讯作者Qi An的确切中文名字,小编表示诚挚的歉意!]
【图文导读】
图1不同结构的Bi2Te3晶体结构示意图
(a)非孪晶Bi2Te3的晶体结构。其六方晶胞由沿[001]轴的Te1-Bi-Te2-Bi-Te1(五层子结构)组成,晶胞含6个Bi原子和9个Te原子,分别用紫色和浅黄色球体表示。
(b)纳米孪晶Bi2Te3结构。孪晶界沿{702}平面,晶胞包含40个Bi原子和60个Te原子,孪晶界的位相差为37°,孪晶尺寸为2.4 nm。 黑色矩形区域代表纳米孪晶Bi2Te3中的单胞。
图1(b)中Te1-Te1的弱共价键结合力(Te1-Te1 键长 3.48埃)比图1(a)中的范德华Te1-Te1相互作用力要强得多(Te1-Te1 键长 3.82埃)。
图2单晶Bi2Te3的变形行为
(a)剪切变形作用下,沿不同滑移系的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的关系。
(b)在(001)/<50-1>滑移系中,键合拉伸比(Te1-Te1,Bi-Te1,Bi-Te2)与剪切应变的关系。
(c)在0.071剪切应变下的原子结构,其应变对应于沿(001)/<50-1>滑移系的最大剪应力。
(d)在0.221剪应变下的原子结构,对应于沿(001)/<50-1>滑移系的高软化Te1-Te1键。图2(d) 中红色虚线和红色椭圆表示范德华Te1-Te1键的软化。
图3. 孪晶界沿{702}面的纳米孪晶Bi2Te3的变形模式
(a)单晶Bi2Te3与纳米孪晶Bi2Te3剪切应力 - 剪切应变关系的比较。
(b)键伸缩率[Te1(1)-Te1(2),Te1(2)-Te1(3),Te1(4)-Te1(5),Te1(6)-Te1(7)]与剪切应变的关系。
(c)对应于最大剪切应力的0.123剪切应变下的原子结构。
(d)对应于Te1(2)-Te1(3)键断裂的0.134剪切应变下的原子结构。
(e)与结构失效相对应的0.145剪应变下的原子结构。
图3(b)中灰色虚线表示失效的临界应变。 图3(e)中红色椭圆表示Te1(2)Te1(3)和Te1(1)-Te1(2)键的断裂。 图3(e)中的黑色曲线指示了坍塌的孪晶界。
图4各种高性能块体热电材料的理想剪切强度
插图表示块体和纳米孪晶Bi2Te3的理想强度。
【小结】
本研究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确定了纳米孪晶对Bi2Te3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在孪晶界附近新形成的Te1-Te1共价键显著提高了Te1-Bi-Te2-Bi这一五层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纳米孪晶的形成显著增强了结构的刚度,同时抑制了结构的软化。与单晶Bi2Te3(0.19 GPa)相比,纳米孪晶Bi2Te3的理想强度提高到了0.6 GPa,此工作为提高Bi2Te3的机械性能而提出一种新的孪晶工程策略,通过结构改良而不是传统的元素掺杂便可以实现更高的结构刚度。这项工作为合理地设计稳定的高性能热电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热电或非热电能源材料。
文献链接:Superstrengthening Bi2 Te3 through Nanotwinning(Phys. Rev. Lett.,2017,DOI: 10.1103/PhysRevLett.119.085501)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部新人组欧仪编辑,万鑫浩审核,点我加入材料人编辑部。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