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领域“开挂”一样的学术新星第二弹——留言精选+国内开花
几天前,《材料领域“开挂”一样的学术新星》推送不到一小时,阅读量就突破了7000!!
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分享Ta了解到的学术新星或者发表对“开挂”的看法。虽然佩服羡慕之情弥漫着留言表,但是也有留言提出“还要多关注青千回国之后的成就”,“传统金属材料领域里面还是很难”等等。
因此,小编特意推出第二弹:对留言提到的新星进行精选并整理了在国内独立开展工作后成果卓著的几位。欢迎大家阅读评论点赞转发~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复旦大学张远波
基本情况:
张远波,男,1978年出生。现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013年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中国优秀青年滚球体育 人才”奖,2017年4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主要经历:
1996-2000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双学士;
2000-2006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博士;
2006-2009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ller Research Fellow;
2010 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博士后研究员;
2011-至今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研究领域:实验凝聚态物理
1)研究在石墨烯中相对论效应对电子影响,包括由此引起的反常量子霍尔效应,准自旋物理等。
2)发展新的样品制备和探测手段来研究其它低维度系统的结构和电磁性质。
3)在极端物理条件下(极低温度,超强磁场)用电子输运的办法来观察所有这些低维电子体系的电磁特性,寻找可能存在的新的量子基态。
相关成果:
2012年起,张远波带领其课题组开展黑磷材料研究。2014年3月,张远波课题组与科大陈仙辉课题组合作成功制备出基于新型二维晶体黑磷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继石墨烯、二硫化钼之后,为二维晶体材料家族增添了一位新成员。黑磷的出现突破了零能隙石墨烯的局限,填补了二维材料在远红外到红光这段对传感和通讯极其重要的频段范围的空白。
近期代表论文:
1. Zhang, Z., Li, L., Horng, J., Wang, N., Yang, F., & Yu, Y., et al. (2017).Strain-modulated bandgap and piezo-resistive effect in black phosphorus field-effect transistors.Nano Letters. DOI: 10.1021/acs.nanolett.7b02624.
2.Li, L., Kim, J., Jin, C., Ye, G. J., Qiu, D. Y., & Jornada, F. H. D., et al. (2017).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layer-dependent electronic structure in phosphorene.Nature Nanotechnology, 12(1), 21. DOI: 10.1038/nnano.2016.171.
3.Li, L., Yang, F., Ye, G. J., Zhang, Z., Zhu, Z., & Lou, W., et al. (2016).Quantum hall effect in black phosphorus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system.Nature Nanotechnology, 11(7), 593. DOI:10.1038/nnano.2016.42 .
个人主页:http://www.physics.fudan.edu.cn/tps/people/ybzhang/wordpress/publications/
西安交通大学马伟
基本情况:
马伟,男,1983年出生,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学者。
主要经历:
2005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位;
2007年在法国萨瓦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2010年12月在法国巴黎第六大学(Universite Pierre Marie et Curie-UPMC)物理化学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师从Jan Luning教授,之后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任ATER(科研与教学专员);
2011年追随软X射线领域顶级权威专家APS及AAAS Fellow,Harald Ade教授到美国北卡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5年-至今,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研究方向:
1)有机光电子材料(太阳能电池,场效应晶体管)形貌表征。
2)同步辐射及中子技术发展(共振软X射线散射)。
3)软物质表面及界面 (嵌段聚合物,蛋白质,有机液晶材料等)。
相关成果:
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Energy, 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 Mater., J. Am. Chem. Soc., Adv. Energy. Mater., 等专业期刊杂志上110余篇。其中第一/(共同)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文章32篇(其中22篇为回国后独立开展工作后成果)。共17篇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1%),7篇被选为ESI“Hot paper”热点文章(0.1%)。SCI引用近5000次。5篇文章内容被选为杂志封面。
近期代表论文:
1.Su, W., Fan, Q., Guo, X., Meng, X., Bi, Z., & Ma, W., et al. (2017).Two compatible nonfullerene acceptors with similar structures as alloy for efficient ternary polymer solar cells.Nano Energy. DOI: 10.1016/j.nanoen.2017.05.060
2.Wang, J., Wang, W., Wang, X., Wu, Y., Zhang, Q., & Yan, C., et al. (2017).Enhancing performance of nonfullerene acceptors via side-chain conjugation strategy.Advanced Materials, 29(35). DOI: 10.1002/adma.201702125
3.Chen, Y., Qin, Y., Yang, W., Li, C., Yao, H., & Liang, N., et al. (2017).From binary to ternary: improving the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 small‐molecule acceptor‐based polymer solar cells with a minute amount of fullerene sensitization.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1700328. DOI: 10.1002/aenm.201700328
个人主页:http://gr.xjtu.edu.cn/web/msewma
浙江大学余倩
基本情况:
余倩,女,1984年出生,现为浙江大学电镜中心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入选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2016年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主要经历:
2002年-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学士。
2006年-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硕士。
2012年12月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
2012年5-9月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中心做实习研究员。
2012年-2014于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电镜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做博士后。
2013年-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担任讲师。
2014年加入浙江大学电镜中心。
研究方向:
多尺度以及极端环境下先进结构材料性能的研究,特别是原位透射电镜下的先进结构材料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演化的同步表征。
相关成果:
相关论文以第一作者的形式发表在Nature、Science、PNAS、Nano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回国工作后继续致力于发展先进的材料表征方法以在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这个传统的研究领域实现突破。较短时间内,独立研究工作已以通讯作者的方式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MRS Bulletin、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在国际会议以及国际知名高校做学术邀请报告(MRS,TMS等)近20次。担任了2016年美国材料研究学会年会MRS的分会组办工作。
代表论文:
1.Yu, Q., Shan, Z. W., Li, J., Huang, X., Xiao, L., & Sun, J., et al. (2010).Strong crystal size effect on deformation twinning.Nature, 463(7279), 335-8. DOI:10.1038/nature08692
2.Yu, Q., Qi, L., Tsuru, T., Traylor, R., Rugg, D., & Jr, M. J., et al. (2015).Origin of dramatic oxygen solute strengthening effect in titanium.Science, 347(6222), 635. DOI: 10.1126/science.1260485
3.Yu, Q., Mao, M. M., Li, Q. J., Fu, X. Q., Tian, H., & Li, J. X., et al. (2016).In situ observation on dislocation-controlled sublimation of Mg nanoparticles.Nano Letters, 16(2), 1156. DOI: 10.1021/acs.nanolett.5b04439
个人主页:http://cem.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3430&object_id=1503
湖南大学段辉高
基本情况:
段辉高,男,1982年出生。现任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主要经历:
2000/9–2004/7,兰州大学,物理学学士,导师:谢二庆 教授
2004/9–2010/7,兰州大学,物理学博士,导师:谢二庆 教授
2008/10-2010/4,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联合培养博士,导师:Karl Berggren(AAAS Fellow,IEEE Fellow)。同时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纳米结构实验室,Research Assistant。
2006–2012年,在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新加坡滚球体育 研究局、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等研究机构从事高分辨电子束曝光及应用相关工作。
2012/10–至今,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1)微纳制造工艺与装备
2)极小尺度/极高精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
3)先进装备及仪器用特种/标准光栅及换能器
4)微系统技术(微传感/微驱动/微能源)
5)智能光学显示/防伪
相关成果:
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no Letters、Advanced Materials等知名杂志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他引300余次。研究成果曾数次得到Nature主刊、BBC 新闻、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China、NPG Asia Materials、Science Daily,MIT News等著名滚球体育 媒体亮点报道,曾获Raith公司2010年度电子显微图片大赛一等奖。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近期代表论文:
1.Chen, Y., Xiang, Q., Li, Z., Wang, Y., Meng, Y., & Duan, H. (2016)."Sketch and peel" lithography for high-resolution multiscale patterning.Nano Letters, 16(5). DOI: 10.1021/acs.nanolett.6b00788(三束加工国际会议特邀报告)
2.Zhang, G., Song, Y., Zhang, H., Xu, J., Duan, H., & Liu, J. (2016).Nanotube arrays: radially aligned porous carbon nanotube arrays on carbon fibers: a hierarchical 3d carbon nanostructure for high‐performance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adv. funct. mater. 18/2016).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6(18), 2978-2978. DOI: 10.1002/adfm.201670112(封面论文)
3.Zhang, G., Hou, S., Zhang, H., Zeng, W., Yan, F., & Li, C. C., et al. (2015).High‐performance and ultra‐st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mof‐derived zno@zno quantum dots/c core–shell nanorod arrays on a carbon cloth anode.Advanced Materials, 27(14), 2400. DOI: 10.1002/adma.201405222(ESI高被引论文)
个人主页:http://mve.hnu.edu.cn/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233:haungxingmei&Itemid=542
北京理工大学马嘉璧
基本情况:
马嘉璧,女,1986年出生。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
主要经历:
2004-2008——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学士
2008-2013——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
2011/9-2013/1——柏林工业大学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3年8月至今——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
1)团簇化学,主要利用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手段研究过渡金属氮、氧化物团簇结构及反应活性。CO、N2、碳氢化物等稳定分子的(催化)活化。实验主要使用原子分子簇原位反应装置、光电子能谱等仪器手段。
2)气溶胶物理化学。利用团簇模型对大气中重要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为认清我国雾霾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关成果:
目前,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包括J. Am. Chem. Soc.(封面文章)、Angew. Chem. Int. Ed.、J. Phys. Chem. A等。
近期代表论文:
1.Ma, J. B., Xu, L. L., Liu, Q. Y., & He, S. G. (2016).Activation of methane and ethane as mediated by the triatomic anion hnbn(-) : electronic structure similarity with pt atom.Angewandte Chemie, 128(16), 5031-5035. DOI: 10.1002/anie.201511507
2.Liu, Q. Y., Ma, J. B., Li, Z. Y., Zhao, C., Ning, C. G., & Chen, H., et al. (2016).Activation of methane promoted by adsorption of co on mo2 c2 (-) clusters anions.Angewandte Chemie, 55(19), 5760. DOI: 10.1002/anie.201600618
3.Ma, Jia‐Bi, Meng, Jing‐Heng, & He, Sheng‐Gui. (2015).Methane activation mediated by a series of cerium–vanadium bimetallic oxide cluster cations: tuning reactivity by doping.Chemphyschem A European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 Physical Chemistry, 17(8), 1112-1118. DOI: 10.1002/cphc.201501126(chemphyschem, 2016, front cover article.)
个人主页:http://cce.bit.edu.cn/docs/20161028014355426731.pdf
苏州大学王殳凹
基本情况:
王殳凹,男,1985年出生。现任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第五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013),"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及"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
主要经历:
2007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2012年在美国圣母大学锕系元素能源前沿研究中心获得博士学位。
2012年-2013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Glenn T. Seaborg放射化学中心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Young Investigator Award)及国际衍射数据中心颁发的Ludo Frevel 晶体学奖。
2013年底入职苏州大学。
研究方向:
1)新型核废料安全储放形式研究
2)核乏燃料后处理中放射性核素分离技术研究
3)放射性污染环境扩散机制研究
4)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研究
相关成果:
长期从事新型多孔材料在治理环境放射性污染方面的应用及与核能相关的放射性核素配位化学研究。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Environ. Sci. Technol.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40余篇),总引用1500余次。201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及国际衍射数据中心颁发的Ludo Frevel晶体学奖;2016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近期代表论文:
1.Y. Li, Z. Yang, Y. Wang, Z. Bai, Tao Z., X. Dai, S. Liu, D. Gui, W. Liu, M. Chen, L. Chen, J. Diwu, L. Zhu, R. Zhou*, Z. Chai, Thomas. E. Albrecht-Schmitt, S. Wang*.“A Mesoporous Cationic Thorium-Organic Framework that Rapidly Traps Anionic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in press (DOI: 10.1038/s41467-017-01208-w).
2.Zheng, T., Yang, Z., Gui, D., Liu, Z., Wang, X., & Dai, X., et al. (2017).Overcoming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designability issues in the ultrastable zirconium phosphonate framework system.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5369. DOI: 10.1038/ncomms15369
3.Zhu, L., Sheng, D., Xu, C., Dai, X., Silver, M. A., & Li, J., et al. (2017).Identifying the recognition site for selective trapping of 99tco4- in a hydrolytically stable and radiation resistant cation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DOI: 10.1021/jacs.7b08632
个人主页:http://fyxy.suda.edu.cn/nec/html/YJDW/ZG/20161212131.html
小编有话说:一些学者走了出去,而更多的青年学者选择回来。在这一片热闹和喧嚣背后,大批优秀的青年学者在各自的领域默默发展。无论是站在巨人肩膀上还是开垦一片处女地,众多“学术新星”构筑了中国学术圈一道亮丽的风景。小编借此机会展示他们的科研成果,推动科研成果的普及与转化,期待他们未来科研更上一层楼,并激励广大青年学者学生前行。
第一弹:材料领域“开挂”一样的学术新星
本文由材料人编辑deer供稿,欧洲足球赛事 编辑整理。
欧洲足球赛事 网专注于跟踪材料领域滚球体育 及行业进展,这里汇集了各大高校硕博生、一线科研人员以及行业从业者,如果您对于跟踪材料领域滚球体育 进展,解读高水平文章或是评述行业有兴趣,点我加入编辑部大家庭。
欢迎大家到材料人宣传滚球体育 成果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投稿邮箱tougao@cailiaoren.com。
投稿以及内容合作可加编辑微信:RDD-2011-CHERISH,任丹丹,我们会邀请各位老师加入专家群。
材料测试、数据分析,上测试谷!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