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前沿论坛 暨“国际青年学者湘江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 12月15日相约长沙


会议时间
2017年12月15-17日
会议地点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长沙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承办单位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子封装及先进功能材料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会议主旨
为促进材料科学前沿领域青年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南大学组织召开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论坛暨“国际青年学者湘江论坛”材料科学分论坛。会议旨在为海内外材料学科领域的优秀青年专家和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和共同发展的高端平台。通过学术报告、技术研讨和人才交流等形式,共同探讨材料学科国际学术前沿和热点,开拓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促进国内外青年学者与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互了解。欢迎海内外优秀青年专家和学者为中南大学材料学科的发展建言献策,尤其欢迎有志青年人才来校共同发展,携手共同攀登学术高峰。

会议名誉主席
黄伯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展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委员会主席
梁叔全、王德志

学术委员会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Jicheng Zhao (Ohio State Univ)、Yunzhi Wang (Ohio State Univ)、Guozhong Cao (Washington Univ)、Yibing Cheng (Monash Univ)、Jianfeng Nie (Monash Univ)、马仁志、杜勇、刘立斌、易丹青、刘楚明、王日初、李周、刘志义、邓运来、杨续跃、陈志永、徐国富

组织委员会主席
冯艳、江勇、李明

组织委员会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刘华山、李劲风、李慧中、李衡峰、邓运来、齐卫宏、李赛毅、刘小鹤、潘安强、刘军、胡涛、朱挺、周江、汪冰峰、张宁、刘会群、高永浩、肖柱、龚深、唐建国、叶凌英、吴壮志、柏松、蔡格梅、章立钢、蔡圳阳

重要时间节点
2017年11 月20 日 报告摘要(及个人简历)提交截止时间
2017年11月25日 摘要接受函通知时间

大会日程安排
2017年12月15日 参会代表办理报到手续、入住酒店
2017年12月16-17日 会议报告
2017年12月18日 参会代表返程

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部分:
1. 计算材料学及界面科学
2. 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
3. 纳米欧洲杯线上买球 与新功能材料

重要事项
本论坛免收会议注册费,推荐住宿酒店(享受中南大学协议价),不安排论文发表。受邀报告人由主办单位报销往返机票(经济舱)和会议住宿等相关费用。

论坛联系人
江勇 yjiang@csu.edu.cn(计算材料与界面科学)
冯艳 fengyanmse@csu.edu.cn(先进有色金属新材料)
李明 liming0823@csu.edu.cn (纳米欧洲杯线上买球 与新功能材料)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部省重点共建高水平大学、国家“2011计划”首批牵头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3个教学系、10余个科学研究所,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是国家首批硕士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工程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授权单位。全院目前有教职工16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千人教授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青获得者4人。与粉末冶金研究院共建“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轻质高强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教育部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湖南省有色/稀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滚球体育 部中俄新材料产业化技术中心”和“中澳轻金属国际研究中心”,并首批进入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计划。中南大学材料学科进入世界材料科学与工程科研单位ESI排名前千分之一,在2017年7月ESI最新排名中位居全球近8万材料科研院所与高校的第51位,2017年9月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中南大学青年人才引进政策简介

中南大学面向海内外诚聘青年创新人才:(1)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杰青/优青基金获得者(2)具有冲击以上人才计划潜力的其他优秀人才。要求: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独立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学术思维活跃,有成为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待遇:参照中南大学人才引进政策执行。如青年千人入选者待遇,学校提供年薪50万,按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提供购房补贴和安家费130万(税后,含国家提供的一次性补助);为长沙市区无住房者提供一套两年期过渡性住房。根据学科方向和工作需要,提供与国家资助经费1:1配套的科研启动经费;青年千人来校后还可申请学校“创新驱动计划”项目,获得后续资助。直接聘为特聘教授,并单独配置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有特殊待遇需求者也可以面议。详见http://rsc2.csu.edu.cn/info/1032/2082.htm

分享到